在發願時,心中所想的會是什麼呢?
踏上巡禮道後,我時常去思考,在這不斷與寺廟結緣的機會裡,我是希冀於什麼?是什麼原因讓我走入巡禮之路?以及最後結願時,我希望能夠達成什麼?
這些都是在巡禮時心中所想的話。默默、寂然,只在心中大聲鼓動。
說實在的,在巡禮的中途,我也不知道我在追求什麼。只是隨著路線,走向最適合的寺廟,與這些寺院不斷的結緣,同樣的唱誦真言、同樣的雙手合十、同樣的鈴鐘、朱印、三百日圓、合掌。
這些像是周而復始、窮極無聊的行動,卻在每一間寺廟內、在不同時間內,見到不同的面目。
我不會忘記淡得如同清水般的墨跡,是在最寒冷的初天神日取得,結冰的毛筆與溫熱的水,寧靜而略帶抱歉的執事;有點渲染出去的朱印,是腰彎得接近點地,卻如同鄰家的阿嬤一般溫婉的住持,讓我不自覺的把頭壓低至地,感謝他為我收寫朱印;在八坂塔外,除了有位中年婦人恭敬的拿起朱印本外,似乎有聽見孫子的哭鬧聲,卻也因此忍不住莞爾微笑;在納印結束後回返,卻差點把要帶回民宿的草莓供養給紫式部,用最快速度重回朱印所時,朱印所的大姊還以為發生了什麼事情。
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在這不斷不斷的結緣路途,伴隨著我在一起。而開始思考,我為什麼要走入這巡禮之旅。
說起來,巡禮是一條窮極無聊的路,隨著番數不斷往前,在你眼前的就是不斷相同的寺廟,縱然會對一開始的唐宋古風所震懾,但不到幾番,反而會因為美感麻木,而覺得這些從唐詩出來的場景,不過極其正常的事情。或許這是為什麼有人覺得朱印蒐集之旅無窮無盡,從這個坑跳進去就再也回不來的原因。
但所謂巡禮,或者是需要時常反照自心,去不斷思索的意義,不只是只有不斷步行而已,在這裡頭所經歷的心情,以及與人的結緣,本來就是巡禮所能帶給你的意義。
巡禮過程中,的確是不斷的人與人的結緣。撲空和執事不在甚至發生過,有些要收費的寺院甚至略了過去,這些緣分得錯過縱然可惜,但是這是巡禮當下需要做的抉擇。有時寺院的執事並非十分有特色,卻因為那時發生的事情、找尋神佛像的驀然回首,而感到印象深刻。更有些時候,庭園需要收費,旅伴因此在門外等候,由我進去欣賞庭園景色,這些也是巡禮路上,真的有緣與否的決定,以當下的傻勁,成為結緣的所在。回到民宿,與人分享所見所聞,甚至那邊也能結交幾位朋友,可以說是結緣的證明。
佛說諸行無常,印度往往會把這段話著重在無常之苦,而覺得人生可以厭離,產生不同其他地區的出離感;但是日本卻在諸行無常的架構上,產生人與人之間的無礙互動與結緣,而更加珍惜這無礙互動的緣分。而這些緣分,體現在巡禮之上,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不到五分鐘的時間,一顰一笑,朱印與三百圓間,成為雙方結緣的印記。
這些朱印,比起照片還要來得鮮明,甚至只能筆墨書寫,在照片印出的同時,反而感覺失去了那點真實。只有翻閱過朱印,感受那一筆一劃,才會因為覺得欣喜。
那種欣喜不是拿著御守或是購物所能代替,而是人與人眼神的對話,儘管語言不怎麼通,卻可以在這之間感受到虔誠的祝福,也能感受到在遙遠的平安時代、唐宋年間持續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倒映出不同的面貌,形成不同、而獨有的巡禮,這些巡禮之間,也能誕生出不同的面貌,成為下一個巡禮的開頭,也發展更多不同的故事。
不斷不斷的緣起,像是晶瑩剔透的寶珠與寶珠間不斷照耀、輝映、沒有障礙,響起互為理智的曼荼羅、響起重重無礙的法界觀、更響起了無數的面目,已讓自己在無盡的滌清中,找尋與確認。
而後回到家中,翻閱那些朱印時,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我要巡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