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銅塔一座, 比金塔更髙,
望之鬱然。"
這是元朝周達觀
當初走訪巴芳寺時所做的描述
現今塔頂上覆蓋的銅已不復見
但上方的石窗
依然聳立透露著一樣的景
不變的窗框
人、事、物已皆非
#1 從巴揚寺走過來不遠
#2 當初建好時是被銅所包覆
#3 這是青苔 ? 還是銅鏽呢 ??
#4 石柱引道是巴芳寺的特點之一
#5
#6
#7 長約 170 公尺, 同時又架高的引道,在吳哥古蹟中算是獨有
#8 11世紀中葉真臘國王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 建立的獻給印度教濕婆神的國寺
#9 巴芳寺是一座須彌山寺,由三層須彌台構成,底層須彌台東西方向長120米,南北方向長100米。三層須彌台基總高度為34米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上到第一層
#20 正面樓梯不能走, 要從側邊樓梯上
#21
#22
#23
#24 引道二側的石塊, 當時法國人在紅色高棉前為了修復所拆下的
後來因為政治動盪,就暫停了修復工作,而原先留下的資料也因戰亂遺失,
這些無法歸位的石塊... 只好靜靜地躺在兩側。
#25
#26
#27 原有 24座銅塔,23座已不知去向
#28 出發前一直很擔心無法攀登的樓梯, 現在都改為堅固的木梯; 雖然很陡 但是很好爬
#29
#30 吳哥的許多神殿, 是不可以穿短群與無袖上衣進入的喔~ 請特別留意衣著
#31 這是一個很擅長用高度, 令人景仰的民族
#32 還是有女神像
#33 周圍的雕刻也都很細膩喔
#34 巴芳寺最上方的平台有許多殘留下來的石窗與石柱
#35
#36
#37 門的高度 都是為了讓大家有謙卑的心情 都做的比較低
要小心不要撞倒頭喔~ 笨貓就狠狠的撞倒 2 次 >_<
#38
#39
#40
#41
#42
#43 最高層現在已經不給上去
#44 在樓上一直聽到別人說... 茅草屋頂那裡有臥佛 (完全無法理解)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在高處回望來時路 一切都變得好渺小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熱帶的種子都是因, 給予時間 就能長成大樹... 或與建築物共生 或將之摧毀
#70
#71
#72
#73
#74 空心樹幹上 長了個像猴子的臉
#75
#76
#77 原來~ 臥佛在這兒 ( 在第二層台基西邊修建了一尊個 70多米長 9米高)
#78 是跟建築物一起呢~
#79
#80
#81 在吳哥有許多這樣的大樹
#82 每一棵都可稱為神木... 可惜原本有 75%覆蓋國土面積的樹現在只剩 35% >_<
#83
#84
#85 這裡原本有一片宮殿 現在已經完全不見痕跡
完整照片 http://album.blog.yam.com/garfield_cat&folder=10702387
文中參考資料來源 : 吳哥窟,深度旅遊日記
巴芳寺 (Baphuon)
http://www.mr-angkor.com/%e5%b7%b4%e8%8a%b3%e5%af%ba-baphu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