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海安路一帶的巷巷弄弄裡,有很多很多充滿歷史的老房子,而位在古有「鳳凰尖嘴」地段的一幢百年古厝,由二名熱愛在地文化的年輕人精心改造,賦於重生;「捉鳳凰」的室內設計靈感都以台南為主要元素,大門的八卦狀窗戶網住中間的鳳凰,是「捉鳳凰」的命名緣由。
據台灣採訪冊云:「府城龍脈,自馬鞍山發下,平洋千里,直至東門進城,主龍直結紅毛樓。」
在荷治時期,就府城的地形觀之,永華路以北至近成功路的海安路五00巷之間,則尚在台江海灣之中,為德慶溪三角洲,也就是在今普濟殿一帶的小半島上,為鳳凰的尖嘴,市區的龍區如鳳凰展翅,東門城至今東門圓環的高地,是鳯凰的尾部,狹而長。
手繪剪報來源:翻拍自貼於神農街的「金華府」佈告欄
--------------------------------------
「捉鳳凰」的內部
當時這裡殘破不勘,只剩下樑柱和牆壁,後來在熱愛在地人文的阿正,將殘破不勘的百年老屋大改造,再將台南的歷史文化帶入到房子內。
以『神農街屋』為構想
何謂街屋,則有面窄、屋深、共用牆、樓不高四大特色。而台南的神農街屋,早期為方便碼頭工人搬吊貨物,於二樓設計有小陽台,並開著小門,當碼頭苦力將貨物搬到店門口後,工人就會從二樓小門將繩子垂吊下來,再將貨物拉上去存放,這就是當地特有的「老店屋」。
大門一進去就是左右兩邊的客廳沙發區,可以讓貴客在這裡休息、發呆,和朋友聊聊今天在台南遇到的新鮮事或是吃到什麼好吃的,或是馬上手機拿起來打卡和上傳照片,讓你週遭的朋友知道你在台南可是很幸福的呢~
別忘了到台南火車站旁的遊客服務中心拿旅遊DM哦,台南的觀光產業規劃得很詳盡,做好功課才能不虛此行。
--------------------------------------
跟著鄭成功的腳步,一起航進台南的歷史裡!
要進入「海安屋」與「神農屋」的玻璃走道,崁箱鋪砂,堆畫出一道:鄭成功從外海 (府城天險) 行船進到台南的運河路徑。
貼心備有新穎潔白的家電,讓貴客可以冰入,從夜市買來的飲料點心,或是隨時有熱茶可以用。在夜深人靜時,泡壺熱熱的茶,啃著夜市買來的點心,與好友們聊天長談,亦是人生樂事一件。
進街屋後,都是木質地板,請體諒木質地板維護不易,記得換上他們準備的地板鞋哦。
-------------------------------------
神農屋 四人房,上下樓最多可再加二人 ---------
一進門就是一大張的沙發椅(也可以變成沙發床),正前方有個大電視,小茶凢,再附一個懶人椅。加上木質裝潢,整體是樸實乾淨,很放鬆的感覺。想像我如果可以一整天不做事,應該會像趴趴熊一樣,趴過來翻過去吧~
神農屋內附沐浴間
水泥牆及那淋浴簾的花色,真的有讓我想到我丫嬤那個年代,但這就是老房子應該有的氛圍啊,不是嗎? 備有洗髮精、沐浴乳、洗手乳,其他的要自備。
這是上二樓的階梯。基本上進了神農屋 (或海安屋) ,踩上了木質地板後,拖板鞋就不想穿了,喜歡腳踩著木板的感覺 ^++++^。
閣樓上的小門
除了讓工人吊貨物,那個年代也沒有電,打開門讓光線攦進屋內,照亮一切,而現代則能節約能源。(荷蘭統治時期:1624年 ~ 1662年,台灣第一座水力發電廠建於1886年,劉銘傳在台北創辦的中國第一家電力公司)
自小門往外看,樓下的格局是如此,想像一下早期樓上樓下工人在拉吊貨物的畫面。想像一下碼頭飄著海洋的味道,以及人聲鼎沸的盛況。
從最裡面向外拍
另一半光源是來自旁邊的大面積平台,上下用壓克力板覆蓋,讓陽光熱情的灑下,照亮了二樓,也照亮了底下的運河走廊。可以加床的是這裡哦。
晚上的鳥紋鏤空夜燈,很漂亮吧。
--------------------------------------
海安屋 四人房 ---------
再來就是參觀海安屋,比人高的厚實木門,需要很專心的出力才推得開。
牆上有貼心小叮嚀,全面禁菸!!造成空氣不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這裡木造裝潢特別多,所以不可以玩火。另外還有打卡分享或填問卷建議,告訴小管家您做到了,小管家會送小禮物哦。
舊日台南為拓寬馬路而拆除老房子,又沒有拆完全的殘牆,巧妙運用在裝修裡面,是要表達海安路的繁華興衰而後又起的故事;房內植栽區一樣是挑高到屋頂以截取外面的光源,與屋內靜謐植栽相伴的對話,找回睽違已久的祥和寧靜。
半開放式的二樓,與旁邊的植裁呼應,但怎麼覺得好像是聳立高樹上的鳥窩,可以居高臨下,獨享空曠的視野,前題是要不會黏著樓下的電視,以及睡癖要好。
由裡面向外拍的視野,海安屋的沐浴室在地上有紫紅色地毯的那個位置。
隱身在夜色上的捉鳳鳳
--------------------------------------
走入台灣的繁榮發源地 --- 神農街
「五條港」是清初台灣對外主要的門戶,分別在今臺南市中西區裡的五條商用港道,由北到南分別是新港墘港、佛頭港、南勢港(或稱北勢港)、南河港與安海港;而神農街正於港區中央,昔日被稱為「北勢街」,於清朝時期北勢港與佛頭港船舶停靠.裝卸貨物交易買賣的商業街道。是目前台南市保存最完善的老街,也是「五條港文化園區」最重要的據點。
在海安路與神農街口的老屋,保留著清代及日治初期的外貌;旁邊神農街上皆為當時的古蹟、街廟、老行業店面。
專門手工雕刻神橋的永川大轎工藝舊址,斑駁的木製門板見證歷史的軌跡,滄桑之美讓人忍不住摸了好幾下,體會一下歲月的觸感。FB
文青好好笑咖啡館
吸引我目光的是樓上的金色魚女及樓下腦門長草的大頭男;網路查照片,有人在裡面瘋逛了四個小時還不想出來。FB
古玩藝品店
窗戶上貼著饒富意象的剪紙,店內古玩留待尋寶人一探究竟。
慢慢鳩生活木作
舊木再生,老屋新生命 發現有人仍堅持傳授著老祖先的智慧 --- 榫接工藝,此精神實屬不易。
榫接工藝
小則用於傢俱,大則廟宇、宮殿。
中國建築最令人讚嘆的工藝之一 -- 榫接
就是不用一釘一鎚能蓋一座又一座驚世建築,然而此技術因費時費工,在這講求快速主義的年代裡,逐漸失傳。(資料照片 攝於 2015/09 香港.鑽石山 南蓮園池 -- 木結構建築藝術館 唐朝)
神農街有幾座重要廟宇,喜歡研究的人可以走走看看。
風神廟
全台唯一祭拜「自然」的風神廟,主伺風神,另有水神、火神、雷神、電母;起初是為了祈求神明保佑台灣與廈門之間的船隻往來平安、一路順風,故請求朝廷建祀;因性質少見特殊,被譽為清朝八大廟宇之一。
藥王廟
藥王大帝即神農氏,傳統典籍稱之為「炎帝」。神農大帝的信仰,在台灣以「農神」、「穀神」、「藥神」三種神性的特質來祭祀,許多農民、米商、草藥商也都把炎帝當作行業的守護神,尊稱為「神農大帝」、「藥王大帝」。後來的人們為了感念祂的恩德,都稱自己的始祖為神農氏,而我們就是「炎黃子孫」。因有藥王廟座鎮神農街最底端,原名北勢街因此機緣後改名神農街 。
入夜的神農街
由於海安路的藝術造街活動,讓這裡原本頹敗的古老府城港口街道,因有了藝術空間的進駐,再次展現另一個新風貌。
有營業的店家約下午二點過後陸續開店,短短約百餘公尺,從一踏入入口便像是掉入了時光隧道,昏黃的街燈為這古老街道投射出幽幽的、濃濃的懷舊氣息,漫步其中的遊客也跟著輕聲細語,沒有喧譁,畢竟還要尊重其他的住家。
海安路上的某一面牆,有很可愛的大頭燈外星人在看地球上的你哦~
你今天的心情,天馬行空了沒有?
--------------------------------------
【捉鳳凰】
地址:700台南市中西區海安路二段 296 巷
電話:0980 - 716-478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atchphoenix/
聯絡資訊:
Line:catchphoenix
WeChat:Slowta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