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蘇州&南京十天九夜自由行-Day6:茂樹曲池,勝甲吳下

 本日行程:拙政園&蘇州園林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太平天國忠王府+獅子林
(註:本文長達15683字,請慎入!)

本日行程看似很「澎湃」(中元普渡用語XD),但百度地圖後會發現拙政園、蘇州園林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和太平天國忠王府根本就在同一個區塊,而獅子林則是在步行五分鐘就能到的地方,簡言之我在小小的一畝三分地打轉了六小時,卻宛如墜入時空隧道般,開啟了「只願與君共徜徉~」的奇幻之旅…

輕旅行圖片-1
 
一早蘇州城的天空晦暗陰鬱,才剛踏出酒店就嘩啦啦啦啦啦~下起「暴雨」,不過中國氣象局定義的「暴雨」是24小時降水量達50.0-99.9毫米,相當於臺灣舊版定義的「大雨」9/1起上路的新版上修為「24 小時累積雨量達80毫米以上為大雨」),因此雨勢雖然猛烈,但不至於雨水無情到魂斷蘇州的程度XD 而我為了避雨躲進對面的「小城餅饅店」,點了兩個「甜油酥餅」1.5RMB×2)和豆漿1RMB)當早餐,無奈上天不打算放過我,宛如鎮暴水柱的雨水狂瀉而下,只好全副武裝正式出發。
 
輕旅行圖片-2
小城餅饅店,店內不是很乾淨,還好敝人向來以鐵胃著稱(?!)

 
輕旅行圖片-3

輕旅行圖片-4
甜油酥餅,其實就是臺灣的甜燒餅,確實很酥很好吃,後來想到我應該改點一個鹹口味試試
orz
 
蘇州特產除了采芝齋糖果、絲綢外,「蘇扇」亦是一絕,愛扇成癡的我怎會錯過,正好酒店對面有間「蘭香扇經營部」,用完早餐後便順道一訪。這間店非常非常不起眼,除了塊招牌別無裝潢,完全與其他民宅融為一體,比巷口的「柑仔店」還不如(毆)XD 但我去的時候剛好有位太太也來尋扇,一口氣帶了近十把,我一時頭昏腦熱也手滑了三把,卻只要35RMB,看來老闆娘說他們都是做批發生意的應該不是唬人(?!)

輕旅行圖片-5 位於正中間,門口被一把打開的紅傘擋住的店面即是蘭香扇經營部,不細看肯定錯過(然後雨勢之「粗勇」……)
 
  尋芳(?!)後前往「北寺塔站」搭車,此時迎來今日第一個悲劇-站牌前方有大窟窿積水,不涉水而過只能望車興嘆,萬般無奈下只好來場「踏水尋園」,於是我的鞋子從早上九點多一路濕到晚上八點多(死)。搭上313路後約莫十分鐘即抵達「北園路站」,下車後沿著百家巷再右轉東北街,跟著人潮走就會來到蘇州TOP 1景點「拙政園」「拙政園」是蘇州旅行必遊景點,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攜程網排名蘇州第一位,螞蟻窩則是第二名(第一名是同里古鎮的「退思園」,距離市區約30公里),與蘇州留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人氣之高從下面的照片可一覽無遺……

輕旅行圖片-6

輕旅行圖片-7
我不是這間公司的特約攝影師,但旅行團一團接一團,根本無縫接軌啊(崩潰)
 
「拙政園」貴為聯合國世界文化襲產名單、中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5A級旅遊景區,「身價」自然不同凡響-淡季(1.2.3.6.11.12月)70RMB、旺季(4.5.7.8.9.10月)90RMB(北京紫禁城表示難過T__T)!!或許是因為票價所費不貲,臺灣許多旅行團的江南 X日遊都略過「拙政園」,改以比鄰而居的「蘇州博物館」(免費)代替,並打出「貝聿銘大師設計」的名號讓旅客覺得物超所值,但這兩者沒.有.替.代.性!!!「蘇州博物館」雖然曾是「拙政園」的一部分,但原建築早在2003年就拆除殆盡,即使貝大師的手法讓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也無法和「拙政園」以水為中心的古典園林之美相比擬。因此,強烈建議各位來趟蘇州務必撥出半天的時間走趟「拙政園」,方能不虛此行!!
 
「拙政園」是蘇州的最大的古典園林,占地78畝(約合5.2公頃)。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風情。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築精美,各具特色。關於她的來歷,有請度娘和好基友~(對拙政園今昔變遷沒興趣的朋友可直接略過標楷體段落XD
 
「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遭東廠構陷而辭官還鄉的御史王獻臣,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取晉.潘嶽《閒居賦》中『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意,名為『拙政園』。初建時,『廣袤二百餘畝,茂樹曲池,勝甲吳下』。嘉靖十二年(1533年),文徵明依園中景物繪圖三十一幅,各繫以詩,並作《王氏拙政園記》。」
 
然而,所謂「創業維艱,守成不易」,王獻臣去世後,偌大的家業竟被其子一夜豪賭輸給閶門外下塘的徐少泉,使拙政園「以己意增損而失其真」。 此後,徐氏在拙政園居住長達百餘年之久,後徐氏子孫亦衰落,園漸荒廢。「崇禎四年(1631年),世居拙政園東南的王心一從徐氏購得拙政園東部,題名『歸田園居』,取意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自此東部長期脫離拙政園。」
 
其後拙政園不斷轉手,「乾隆初年,園分為二,今拙政園之中部名『復園』,為蔣棨所有,至嘉慶末年,復園轉售於平湖吳璥,蘇州人因呼為『吳園』;西部名『書園』,為葉士寬所有,但在乾嘉道年間頻頻易主,迄太平天國占領蘇州前夕,書園為汪碩甫所有。至此,原來渾然一體、統一規劃的拙政園,演變為相互分離、自成格局的三個園林。」OS:這個園林是被詛咒了吧,得到她的人都沒好下場,所謂的紅顏禍水嗎~誤XD
 
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天國進占蘇州。李秀成據原吳園、書園及歸田園居為『忠王府』,大事興造。至同治二年(1863年)李鴻章克復蘇州之際,仍未竣工。李鴻章據原吳園為江蘇巡撫衙門,吳氏獲償三千兩銀錢。書園仍歸前主汪氏;歸田園居則因王心一後人棄宅不歸,成無主地,日漸荒蕪,後淪為農田殯舍。」
 
至同治年間,拙政園中部與西部更是走向截然不同的命運-「同治十年(1871年)冬,江蘇巡撫、直隸南皮人張之萬倡議設立同鄉會館,遂購下吳園,改建為『八旗奉直會館』,同時仍襲「拙政園」之名。光緒十三年(1887年),八旗奉直會館大修,其格局遺存至今,即今拙政園中部格局。」「光緒三年(1877年),富賈張履謙以價銀六千五百兩購得汪氏書園,改名『補園』,加以興造,張氏補園格局遺存至今,即今拙政園西部格局。」
 
接著我們讓時間快轉,來到中共解放後-1951年11月原八旗奉直會館(原中部)住宅廳堂部分與園林分割,住宅劃歸籌建中的蘇州博物館,題為「忠王府」。原補園(原西部)住宅部分亦與園分割,住宅後改為平江區醫院,原有格局遭到蠶食破壞,至2003年11月全部拆除,改建為蘇州博物館新館,2006年竣工開放。」看到這裡是否能理解為何無法用蘇州博物館代替拙政園了嗎?蘇州博物館雖然是多汁可口的小鮮肉,但若想感受江南園林的「水」,非拙政園不可!
 
至於東花園呢-1959年下半年起,又對東部花園進行大規模修建,新建了大門、芙蓉榭、涵青亭、秫香館等,1960年9月完工。至此,拙政園中、西、東三部重又合而為一,成為完整統一而又各有特色的名園。」
 
看完前面這一大段,看倌們想必頭昏眼花直冒金星,身為「亭臺水榭研究協會」(又是啥邪教組織)終身榮譽會員的敝人替各位做個小結-「拙政園中部和西部為晚清建築園林遺產,東部為1959-1960年新建公園,範圍大致相當於明朝王心一『歸田園居』,然景物全非,其風格與作為晚清遺產的拙政園絕不相屬。」
 
拙政園文化底蘊豐厚,遊客若想了解各景點的前世今生,在遊客中心有定時的免費講解(8:00-16:00每隔30分鐘一場,每次講解時間不少於40分鐘)。由於上回在「留園」聽完講解後被隨意放生,我決定改在入口處旁的小木亭租借自助GPS導覽器(租金20RMB,押金100RMB),畢竟自己的拙政園自己導覽(欸?!)。然而,這個號稱走到哪聽到哪的GPS導覽器卻不太靈光,不知道是定位誤差還是設定問題,在A景點聽得好好的,拐到轉角卻自動跳到B景點的導覽,但我此時明明還在A景點的範圍內啊,搞到最後我都懶得聽了orz
 
前情提要近三千字後,我們要正式入園啦~拙政園的入口在東花園,東部景物乃1960年新建,主要建築有蘭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綴雲峰等,均為移建。簡言之這就是個新公園來著,以下隨意節選幾張照片,大家就隨便看看~(喂)
 
輕旅行圖片-8

輕旅行圖片-9
拙政園入口處

 
輕旅行圖片-10
拙政園平面圖

 
近園後映入眼簾的是東部的主要廳堂「蘭雪堂」,堂名取意於李白「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的詩句。堂坐北朝南三開間,「蘭雪堂」匾額高掛,堂正中有屏門相隔,屏門南面為一幅漆雕拙政園全景圖,屏門北面為翠竹圖,全部採用蘇州傳統的漆雕工藝。堂北有假山,名為「蘭雪堂」
 
輕旅行圖片-11
蘭雪堂外觀

 
輕旅行圖片-12
堂南的小假山

 
輕旅行圖片-13
南面的拙政園全景圖漆雕

 
出了蘭雪堂前北走去,前方豁然開朗,只見一長條形水池橫亙眼前,向西北方延展而去,池中遍植荷花,東側是一方形歇山頂臨水建築,名曰「芙蓉榭」。可惜六月時荷花尚未開放,少了百花爭妍的妖嬈嫵媚,取而代之的蓮葉田田的綠意盎然。這時我突然明白為何六月是拙政園的淡季-適逢雨季又沒荷花,看點頓時少了許多,還好煙雨濛濛的荷花池另有一番韻味,端看客倌能否品出其中真味了。

輕旅行圖片-14

 
輕旅行圖片-15
從芙蓉榭向西拍攝荷花池

 
輕旅行圖片-16

芙蓉榭東面的太湖石
 
輕旅行圖片-17
透過水榭亭臺看出去的荷花池又是另一種風景(此時雨不停,躲雨的遊客完全避不掉
orz
 
若從蘭雪堂向西行,不久會看到一座偏居一隅的涼亭-「涵青亭」。此亭猶如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給本來平直、單調的牆體增添了飛舞的動勢。可惜我當時急著上廁所,匆匆向她告別後就一去不回了(毆)!
 
離開涵青亭往北走就進入拙政園的中花園,此區有個遍植枇杷的園中之園-「枇杷園」,園內主體建築為「玲瓏館」,南面以曲廊和「聽雨軒」(非洗手間,而是小房間,但不遠處真的有洗手間XD)相通。往北可通往中花園的重頭戲「遠香堂」,往南可登上「嘉實亭」俯瞰「枇杷園」。此園透過「月門」創造出「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的視覺效果,乃是古典園林常用的造景手法。
 
「玲瓏館」坐東朝西,館前原置有玲瓏剔透的太湖石峰,且館側栽有鳳尾細竹,這一風景格局頗有宋人蘇舜欽詩「日光穿竹翠玲瓏」之意境,館即得名于翠竹美石。館內正中懸有「玉壺冰」的橫匾,匾名摘自南朝鮑照「清如玉壺冰」之詩句,借景色以喻主人自己的心境。此外,館內隔窗及庭院鋪地皆為冰紋圖案,與題額相應,更見幽雅。

輕旅行圖片-18

玲瓏館外觀
 
輕旅行圖片-19

輕旅行圖片-20
玲瓏館側栽植的鳳尾細竹

 
輕旅行圖片-21
玲瓏館內堂

 
輕旅行圖片-22
冰紋圖案的隔窗

 
輕旅行圖片-23
由嘉實亭向下窺視玲瓏館,枇杷樹的枝葉掩映,更顯幽靜

 
輕旅行圖片-24

輕旅行圖片-25
月門,又稱月亮門或月洞門,既作為院與院之間的出入通道,又可透過門洞引入另一側的景觀,兼具實用性與裝飾性

 
輕旅行圖片-26

乍看之下以為窮途末路,走出去後卻發現別有天地
 
輕旅行圖片-27

輕旅行圖片-28

輕旅行圖片-29
枇杷園外還有一處小庭院,恰好小白花盛開,相當顯眼

 
出了枇杷園的月門就來到中花園的主體建築-「遠香堂」,一座面水而築的四面廳,面闊三間,結構精巧,周圍都是落地玻璃窗,可以從裡面看到周圍景色。「遠香堂」建於明代王氏「若墅堂」的舊址上,現今建築為清乾隆時所建,青石屋基是當時的原物。堂的北面是寬闊的月臺,月臺臨池,夏日荷風撲面,清香遠送,是賞荷的佳處,堂名因此而得。
 
輕旅行圖片-30
遠香堂外觀

 
輕旅行圖片-31
這張完全拍歪的照片純粹只是想記下當時的雨勢,連鏡頭都是雨滴
orz
 
輕旅行圖片-32

輕旅行圖片-33
遠春堂內部

 
輕旅行圖片-34

輕旅行圖片-35
遠香堂北面的荷花池,照片左側的涼亭是倚玉軒


輕旅行圖片-36

輕旅行圖片-37

中間的涼亭為荷風四面亭,座落在園中的池中小島,她的美待會兒再來見證

輕旅行圖片-38
遠山堂隔水相望有兩座涼亭,此為西側的雪香雲蔚亭

 
遠香堂東南角有一口「玉泉井」,距今已有500年歷史,係原主王獻臣建園時開鑿,他認為井水水質與北京玉泉山泉水相似,因此取名「玉泉」。文革期間,古井被封,如今,根據明代書畫家文徵明的《拙政園園景圖》,按原址原樣巧妙恢復。井欄所鐫「玉泉」二字及文徵明詠拙政園詩,拓自原文徵明手寫楷書:「曾勺香山水,冷然玉一泓。寧知隔瑤漢,別有玉泉清」。最奇葩的是,拙政園已將玉泉井的井水送交專業檢測部門化驗,一旦認可其可食用性,將推出「飲泉水、品香茗」的特色旅遊活動,問題是真的有人敢喝嗎嗎嗎嗎?????

輕旅行圖片-39
玉泉井

 
池畔東側有座建築風格獨特,構思巧妙別致的涼亭-「梧竹幽居」,乃中部池東的觀賞主景。此亭背靠長廊,面對蓮池,旁有梧桐遮蔭、翠竹生情。亭的絕妙之處還在於四周白牆開了四個圓形洞門,洞環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疊交錯的分圈、套圈、連圈的奇特景觀。
 
輕旅行圖片-40

輕旅行圖片-41

輕旅行圖片-42
站在遠香堂外拍攝梧竹幽居,由於綠葉扶疏,加上水氣漫漫,竟有種朦朧之美

 
遠香堂向東小山上有繡綺亭,意指湖光山色爛漫如錦繡之亭,取唐.杜甫詩「綺鏽相輾轉,琳琅愈青熒」句意。站在此亭向東北窺探「梧竹幽居」,周邊被綠樹縈繞,生動有趣。


輕旅行圖片-43

輕旅行圖片-44
輕旅行圖片-45

遠香堂西側臨池處有一涼亭,名為「倚玉軒」又稱「南軒」,是四周帶廊的蘭開間小軒。軒旁種竹,明.文徵明的《拙政園圖詠》:「倚楹碧玉萬竿長」,將竹比擬為玉,故名之。此軒東、西朝向,與遠香堂互為犄角,襯托出遠香堂的主體地位。
 
輕旅行圖片-46
倚玉軒外觀

 
輕旅行圖片-47
倚玉軒與遠香堂互成犄角

 
輕旅行圖片-48
堂內擺設的玉石,敝人覺得像隻豬(你餓了嗎?)

 
輕旅行圖片-49

輕旅行圖片-50

軒外鋪地的鵝卵石象徵「福(蝙蝠)壽(中間大字)」

輕旅行圖片-51

輕旅行圖片-52

自倚玉軒外拍攝遠方的梧竹幽居,個人覺得荷花種太滿反而少了留白的美感
 
和倚玉軒西側隔水相望的是一艘「旱船」-「舫」式結構的「香洲」。「香洲」有兩層艙樓,通體高雅而灑脫,其身姿倒映水中,更顯得纖麗而雅潔。她的名稱取自屈原筆下「芳洲」的典故,《楚辭》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的句子,藉此寄託了文人的理想與情操。
 
輕旅行圖片-53
從倚玉軒西側拍攝香洲,配上遠方的長廊與垂柳,美的令人窒息!!

 
自倚玉軒向南走,會在右前方看到拙政園內唯一的廊橋(有頂的橋)-「小飛虹」,橋名取南朝.宋.鮑昭《白雲》詩「飛虹眺秦河,泛霧弄輕弦」。由於朱紅色橋欄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飛虹,故以為名。


輕旅行圖片-54

輕旅行圖片-55
不得不說垂柳真是取景好物,輕輕流瀉而下的身影讓畫面更美了!

 
若從倚玉軒向北走,會來到池中島,島上有個單簷六角亭,即前文提到的「荷風四面亭」。此亭四面皆水,湖內蓮花亭亭凈植,湖岸柳枝絲絲婆娑,故名之。亭中有抱柱聯:「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是故,這裡的賣點可不僅是一個亭子,而是從亭中向四處望去的景緻,若恰好碰上滿湖華蓋,不必杜康相伴也會醉了!
 
輕旅行圖片-56
哇哈哈哈~又被我拍歪了,大家隨便看看吧(毆)
XD
 
輕旅行圖片-57
自亭外拍攝對面的遠香堂,右側的垂柳讓遠香堂顯得撲朔迷離,頗具況味

 
輕旅行圖片-58

輕旅行圖片-59


輕旅行圖片-60

自荷風四面亭拍攝對面的香洲,正好補齊從倚玉軒方向無法看到的船艙和船尾

 
離開荷風四面亭後向東北方走去,爬一小段坡後會看到「雪香雲蔚亭」。雪香,指梅花。雲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適宜早春賞梅,亭旁植梅,暗香浮動,故又稱「冬亭」。我去的時候有位老人家政在展示他的書畫作品,一旁圍著年輕人在拍攝,果然是個適合創作(?!)的僻靜之地XD


輕旅行圖片-61
其實這個亭子也搭上最近的歪腰風潮(去死)

 
輕旅行圖片-62

輕旅行圖片-63
自亭外拍攝對面的遠香堂

 
輕旅行圖片-64

輕旅行圖片-65
自亭外拍攝對面的倚玉軒和香洲,突然覺得雨天遊覽拙政園也不錯,至少人潮較少
XD
 
輕旅行圖片-66

輕旅行圖片-67

輕旅行圖片-68
自亭外拍攝西北西方的見山樓,導遊說見山樓似龍頭,而右側的曲橋為龍鬚,看倌覺得呢?

 
出了雪香雲蔚亭再向西折返,過了荷風四面亭續向西行,前方出現一座江南風格的民居式樓房,即為前文所提的「見山樓」。見山樓三面環水,兩側傍山,形制為重簷卷棚,歇山頂,粉墻黛瓦,十分雅致。陶淵明有名句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樓高敞,可將中園美景盡收眼底,故以此為名。早期,蘇州城中沒有高樓大廈,登此樓望遠,可盡覽郊外山色。


輕旅行圖片-69
見山樓內部陳設

 
輕旅行圖片-70

輕旅行圖片-71
見山樓東側的月門

 
輕旅行圖片-72
柳條遮住大半面貌的見山樓,是不是有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怯感?!

輕旅行圖片-73
這張照片能否感應出見山樓是個龍頭來著?(搔頭)

 
輕旅行圖片-74
有龍頭和龍鬚的
FU~了嗎?
 
輕旅行圖片-75

輕旅行圖片-76
見山樓與池中荷花,不得不說荷花種太滿的結果顯得有些壓迫

 
輕旅行圖片-77
自見山樓遠眺西南方的別有洞天和宜兩亭

 
輕旅行圖片-78
自見山樓一帶遙望香洲,總算窺得這艘旱船的全貌

 
見山樓西南側有一曲折蜿蜒的有頂迴廊,可通向荷風四面亭西側的曲橋,名為「柳蔭路曲」出自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纖穠》:「碧桃滿樹,風日水濱;柳蔭路曲,流鶯比鄰」。「柳蔭路曲」九彎十八拐的設計若讓娉婷裊娜的江南女子走來,不僅蓮步輕移,步步生花,更增添旖旎風情,好不浪漫~

輕旅行圖片-79

輕旅行圖片-80

輕旅行圖片-81

輕旅行圖片-82
右前方的建築即為見山樓
 
輕旅行圖片-83

輕旅行圖片-84

自柳蔭路曲拍攝荷風四面亭西側的曲橋
 
從見山樓往西至中花園與西花園交界處有一道水廊,名為「波形廊」。這裏原來是一堵分隔中、西園的水墻,呆板無趣,工匠卻借墻為廊,淩水而建,透過曲折環繞且高低錯落的迴廊創造出「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的靈動感。個人非常喜歡這段L形的水廊,我玩賞至此時雨勢變得愈發猛烈,雖然拍不出波光粼粼的明媚感,但鏡頭前水氣瀰漫反倒昇華成一幅太虛幻景。遊走至此不禁想吟唱「池邊楊柳垂絲長,只願與君共徜徉~」(出自「楊麗花歌仔戲」《新洛神》),這美到令人窒息的人間仙境實在太適合演《洛神》啦!!

輕旅行圖片-85

輕旅行圖片-86


輕旅行圖片-87

輕旅行圖片-88

輕旅行圖片-89

輕旅行圖片-90

輕旅行圖片-91

輕旅行圖片-92

輕旅行圖片-93

遠方的六角形亭子為宜兩亭,亦在中、西園的分界處
 
輕旅行圖片-94

輕旅行圖片-95

輕旅行圖片-96

輕旅行圖片-97

波形廊其中一段竟有楓樹相伴,片片楓紅在雨中顯得幾分蕭瑟清寂,高冷不凡
 
波形廊北段起點為「倒影樓」,顧名思義是以觀賞水中倒影為主的景點,但此時的水面大概只看得到碩大的雨滴吧(死)。面水的一側於柱間安裝通透玲瓏的長窗,窗內有木質低欄。倚欄而立,可憑水觀景。樓分兩層,樓下是為「拜文揖沈之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兩位均是蘇州著名的畫家;樓上原是園主兒媳王氏的書房。

輕旅行圖片-98


輕旅行圖片-99
輕旅行圖片-100
拜完文徵明後往南走到山麓水邊,會看到一座外型別緻的扇形小亭,名為「與誰同坐軒」蘇東坡有詞「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故名之。此軒依水而建,平面形狀為扇形,屋面、軒門、窗洞、石桌、石凳及軒頂、燈罩、墻上匾額、鵝頸椅、半欄均成扇面狀,故又稱作「扇亭」
輕旅行圖片-101
輕旅行圖片-102

輕旅行圖片-103

在扇亭後的土山上還有一小亭,稱「笠亭」。「笠」即箬帽(其實就是斗笠啦XD),亭作渾圓形,頂部坡度較平緩,恰如一頂箬帽,掩映於枝繁葉茂的草樹中,摒棄一切裝飾,樸素無華。由此向下拍攝恰好將整個「扇亭」盡收眼底,其屋簷的翹起一目了然。


輕旅行圖片-104

輕旅行圖片-105
笠亭山上最高處是一座八角形雙層建築,高大氣派,煞是引人注目。山上林木茂密,綠草如茵,建築好像浮動於一片翠綠濃蔭之上,因而叫做「浮翠閣」。登閣眺望四周,官網介紹「登閣眺望四周,但見山清水綠,天高雲淡,滿園青翠,一派生機盎然,令人心曠神怡,樂不思返。」果不其然,由於扇亭、笠亭、浮翠閣,地理位置依次是臨水、山中、山巔,每走一步就會發現新的景緻,登到高處再眺望整個湖面,有種「一覽眾山小」的成就感!
 
輕旅行圖片-106

浮翠閣前的地方太小,無法完全將他的氣派之勢收進眼底

輕旅行圖片-107

輕旅行圖片-108
輕旅行圖片-109

自浮翠閣俯瞰西花園,最右側的單層樓閣為「留聽閣」
 
走下浮翠閣再往南行,眼前這棟單層樓閣即為「留聽閣」,取自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留得枯荷聽雨聲」。此閣四周開窗,閣前置平臺,據說整體外形看,留聽閣是一個抽象化的船廳,廳前平臺如船頭,可惜俺想像力不足,看不出端倪orz
輕旅行圖片-110

輕旅行圖片-111
輕旅行圖片-112

輕旅行圖片-113

輕旅行圖片-114
留聽閣南側的水塘與迴廊,遠方的八角形角小亭為「塔影亭」

 
自留聽閣向東南走去,經過一座精緻小巧的石橋後即抵「卅六鴛鴦館」,石橋兩側的金屬護欄做成四個字,可惜時日已久,我忘了導覽器說什麼了orz
輕旅行圖片-115

輕旅行圖片-116

過了石橋就是西花園的主體建築,該建築的北邊取名「卅六鴛鴦館」,南邊名為「十八曼陀羅花館」。一棟建築怎麼會有兩個名字呢?客倌們是否覺得似曾相識?沒錯,她和留園的「林泉耆碩之館」一樣,都是「鴛鴦廳」!館中央以屏風、落地罩、紗隔將一座大廳分為兩部,梁架一面用扁料,一面用圓料,似兩進廳堂合併而成,其作用是南廳宜於冬、春,北廳宜於夏、秋。

輕旅行圖片-117
館外拍攝的水池和迴廊
 
輕旅行圖片-118
站在中間可明顯看出一廳分為二的格局

 
北廳(後廳)臨清池,夏、秋時推窗可見荷池中芙蕖浮動,鴛鴦戲水。《真率筆記》:「(東漢大將軍)霍光園中鑿大池,植五色睡蓮,養鴛鴦卅六對,望之燦若披錦」,館名取其意。匾額為清同治年間蘇州狀元洪鈞題寫,一介狀元沒什麼特別,但他娶了蘇州名妓賽金花,老百姓添油加醋後自然成了傳奇人物!XD

輕旅行圖片-119

輕旅行圖片-120

寫得這手的好字才能把到名妓(特大誤)XD
 
輕旅行圖片-121

輕旅行圖片-122
藍色的玻璃窗讓三六鴛鴦館增添幾許西洋風情

 
輕旅行圖片-123
在館外拍攝對岸的與誰同坐軒

 
南廳是十八曼陀羅花館,宜於冬、春居處。清末,張履謙建此館時曾栽種18株名貴的山茶花,冬季百花凋零,山茶卻如傲雪般的臘梅嫣紅鬥雪,而山茶花又名曼陀羅花,故名之。此館匾額是晚清蘇州的另一個狀元陸潤庠所題,可惜沒有娶到名妓,所以知名度較低(喂)XD

輕旅行圖片-124

輕旅行圖片-125
 
三六鴛鴦館是波形廊南段的終點,由此向東走去,沿假山上石徑,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位於山頂,恰好在中園和西園分界的雲墻邊,此乃「宜兩亭」「宜兩」出自一個有趣的故事,唐代白居易欲與好友元宗簡(不是元稹喔XD)結鄰而居,故贈詩《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詩中寫道「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當年,拙政園的中園和西園分屬兩家所有,西園主人不建高樓,而改為堆山築亭。西家可以在亭中觀賞到他十分羨慕的中園景色,而中園主人在中花園亦可眺望亭閣高聳的一番情趣。但中園主人不覺得休誇怪怪,西園主人的行為擺在現代是偷窺或監視吧(被打死)!
 
輕旅行圖片-126

輕旅行圖片-127
西花園景色,左側可看到扇亭、笠亭、浮翠閣層層遞進,富含層次

 
輕旅行圖片-128

輕旅行圖片-129
中花園景色

 
輕旅行圖片-130
中花園與位於兩園間的「別有洞天」(左下角)

 
走下宜兩亭,沿著波形廊往北走,與誰同坐軒、倒影樓又回到眼前,這回終於拍到與誰同坐軒的完整版啦!!

輕旅行圖片-131

輕旅行圖片-132

輕旅行圖片-133
左側為與誰同坐軒,右側為倒影樓
 
輕旅行圖片-134

拙政園一隅,走到最後已經搞不清楚走到哪了orz
 
賞遍西花園後我又回到中花園(因為出口在這裡XD),這回我往南繞到「小飛虹」的後方,竟又隱身一個僻靜的小院落,中間的水庭被亭閣環繞,自成一方天地。水面有一小閣橫跨其中,外形十分別致,似房非房,似船非船,似橋非橋,名曰「小滄浪」。閣名取自北宋蘇舜欽「滄浪亭」,寓意遁世歸隱,與該處的寧靜悠遠十分契合。
 
輕旅行圖片-135
小飛虹一帶,右前方的建築應是倚玉軒

 
輕旅行圖片-136
中間的小閣即為小滄浪,左側的小樓為「松風水」閣又名「聽松風處」,乃看松聽濤之處


輕旅行圖片-137
輕旅行圖片-138

由小滄浪向北拍攝小飛虹,兩側屋簷的犄角相對,多了幾分動態美感
 
拙政園其實不大,大約只有頤和園的14,但我邊遊賞邊拍照也花了近三個半小時,而且還沒把整個園林走遍,比如名氣頗高的「借景北寺塔」就忘了拍,飲恨啊!!何謂「借景北寺塔」?在中花園的梧竹幽居旁有個「倚虹亭」,坐東朝西,身後長廊邐迤,面前水木曠遠,向西望去隱約可見一座玲瓏寶塔,這是運用借景的手法,將千餘公尺之遙的北寺塔借入園中。客倌們若有機會一覽拙政園,可別忘了這個精妙的借景手法喔!
 
一覽拙政園之美後可別急著離開,在尚未踏出拙政園出口時請記得左轉,「蘇州園林博物館」還有許多寶藏正等待你的發掘,何況這可是個免費的景點喔!至於這個博物館有何來頭呢?有請度娘~

輕旅行圖片-139

輕旅行圖片-140
「蘇州園林博物館最早位於拙政園住宅區域內,於1992年秋天開放,是中國第一座園林專題博物館。新館現位於拙政園西側,始建於2005年10月,建築面積3390平方公尺,在原來二層小樓的基礎上新建了一層建築。整個新館分成序廳、園林歷史廳、園林藝術廳、園林文化廳和結束廳幾個部分,其中園林藝術廳詳細展示了疊山、理水、花木、建築等造園手法。」
 
簡言之這就是個園林版的百度百科,可惜因為時間的關係我無法細細欣賞(得搭下午五點多的動車前往南京),只能走馬看花來個到此一遊,以14分鐘的時間火速解決掉它。但其實這個博物館很有看頭,若能靜心品味定能對中國園林的建築手法有充分認識,也不會覺得江南園林都大同小異,缺乏亮點,特別推薦給時間充裕且對園林之美充滿興趣的朋友,以下就貼上隨意拍的幾張照片聊表心意。
 
輕旅行圖片-141
大型磚雕《吳中佳構》集中展現了園林的亭臺樓閣景觀

 
輕旅行圖片-142
國畫大師李可染作品《拙政園圖》部分水廊圖景的雙面繡

 
輕旅行圖片-143
圓明園遺物

 
輕旅行圖片-144
拙政園中西部模型,遊客藉此可對拙政園的佈局有全面性的認識

 
輕旅行圖片-145
鳳穿牡丹石雕(後方的匾額被解說牌遮住,只露出「高義」二字,很妙
XD
 
出了園林博物館後還是別急著走遠,只消右轉走幾步路就會看到「蘇州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是地方歷史藝術性博物館,館藏文物三萬餘件,以蘇州出土文物、文人字畫以及江南民間工藝品為主,其中國家一級文物近250件。特別注意它的開放時間-每週二至週日9:00-17:00,逢週一閉館,所以提醒各位安排行程時別把「拙政園」和「獅子林」排在星期一,這可是會錯失一個人氣景點喔!至於這個小小的地方性博物館有何來歷,何德何能成為旅行團的必遊景點(除了免費這個好康),我們有請度娘~
 
蘇州博物館於1960年建立,館址為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王府遺址址,是保存至今最完整的一座太平天國王府建築。博物館分東、西、中三路,中路立體建築為殿堂型式,梁坊滿飾蘇式彩繪,入口處側門有文徵明手植紫藤,內部東側有太平天國古典舞臺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0月建成新館,面積約10750平方公尺,設計者為著名的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
 
「按照貝聿銘先生的設計思想和專家組提出的『中而新,蘇而新』的設計思路,博物館新館的設計結合傳統的蘇州建築風格,把博物館置於院落之間,使建築物與其周圍環境相協調。而博物館的主庭院等於是北面拙政園建築風格的延伸和現代版的詮釋,使蘇州博物館新館成為一座集現代化館舍建築、古建築與創新山水園林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該館目前共分為三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處、大廳和博物館花園;而西部為展區;東部為現代美術畫廊、教育設施、茶水服務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該部分還將成為與忠王府連接的實際通道,而忠王府將恢復成原貌。」

 
以上這段的重點有二:新館是貝大師的巨作,重點是博物館大廳和花園;忠王府在博物館東側,並修舊如舊(所以不會看到金碧輝煌的刺眼建築)。由於在下時間有限,這回只能對博物館內的珍貴展品說聲抱歉,立馬直奔博物館花園和忠王府~~

輕旅行圖片-146

輕旅行圖片-147

蘇州博物館外觀,暴雨來襲所以排隊進場的人潮不多
 

進了博物館大門後會看到正中央氣派恢弘的大廳,屋頂形似江南樓閣卻又不完全雷同,它也是大有來頭喔~「博物館屋頂設計的靈感來源於蘇州傳統的坡頂景觀一一飛簷翹角與細緻入微的建築細部。然而,新的屋頂已被重新詮釋,並演變成一種新的幾何效果。玻璃屋頂將與石屋頂相互映襯,使自然光進入活動區域和博物館的展區,為參觀者提供導向並讓參觀者感到心曠神怡。」看到這段是否對貝大師的設計又多了幾分敬佩呢?
 
輕旅行圖片-148
大廳外觀

 
輕旅行圖片-149

輕旅行圖片-150
屋頂內部

 
輕旅行圖片-151
博物館西廊,由此通往展區

 
蘇博的展區設有「吳地遺珍」「吳塔國寶」「吳中風雅」「吳門書畫」四個富有蘇州地方特色的系列常設展覽。其中「吳地遺珍」系列包括晨光熹微、爭伯春秋、錦繡江南、都會流韻四個主題展室。「吳塔國寶」系列包括瑞光寺塔佛教文物和虎丘雲岩寺塔佛教文物兩個主題展室。「吳中風雅」系列包括書齋長物、陶冶之珍、攻玉巧技、雕鏤神功、文房雅事、閒情偶寄、墨戲草堂、錦繡浮生等。因為我的參觀重心不在此,隨意拍了幾張照片就快閃(毆)~XD
 
輕旅行圖片-152
五代.秘色瓷蓮花碗

 
輕旅行圖片-153
成為許願池的佛像(應該是個裝飾品來著),大陸人有夠愛許願
orz
 
輕旅行圖片-154
北宋.真珠舍利寶幢,瑞光塔文物,但祂是個複製品,坑爹啊!!!

 
輕旅行圖片-155
元.曹氏墓.女金冠(別誤以為是諸葛亮的羽扇綸巾喔
XD
 
輕旅行圖片-156
元.曹氏墓.金釵
&金簪
 
輕旅行圖片-157
元.曹氏墓.鎏金銀簪

 
輕旅行圖片-158
元.曹氏墓.玉帶

 
輕旅行圖片-159
明.王錫爵墓.三透雕瑪瑙飾

 
輕旅行圖片-160
明.王錫爵墓.髮簪

 
輕旅行圖片-161
清.刺繡蟠金女套

 
光速掃瞄過展區後趕緊來到博物館花園,一踏進花園煞時間心曠神怡,雖然天候不佳,但也絲毫不損她的美麗與優雅。據說,位於中央大廳北部的主庭院是最讓貝聿銘煞費苦心的。這是一座在古典園林元素基礎上精心打造出的創意山水園,由鋪滿鵝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橋、八角涼亭、竹林等組成,組成元素都是傳統園林的必備素材,但組合後呈現出既不同於蘇州傳統園林,又不脫離中國人文氣息和神韻的新式庭園。可惜雨勢仍大,拍出來的效果不甚佳,勉強挑出幾張看得過去的照片,還請看倌不吝指教~


輕旅行圖片-162

輕旅行圖片-163
水池、石橋配上新式的江南園林屋頂,竟沒有絲毫衝突感

 
輕旅行圖片-164

輕旅行圖片-165
捕獲野生夏雨荷!!(夏天雨中的荷花啦
XD
 
輕旅行圖片-166

輕旅行圖片-167
庭園北牆之下為獨創的片石假山,貝大師表示傳統假山藝術已無法超過,故不採用傳統的太湖石

 
輕旅行圖片-168

輕旅行圖片-169
有別於傳統建築的粉牆黛瓦,白牆黑邊的新建築替蘇博注入一股清新的北歐極簡風!

 
輕旅行圖片-170
博物館的窗櫺都設計成竹枝造型,相當雅致

 
朝聖過貝大師的精妙手法後,我又馬不停蹄前往東側的「太平天國忠王府」,畢竟這裡曾經是拙政園的一部分啊!根據官網介紹:
 
「清咸豐十年四月(1860年6月),忠王李秀成率軍攻占蘇州。同年十月,以拙政園及周邊民宅改建為忠王府。忠王府有破土興建的,也有修繕改造的,而絕大部分是利用舊有的建築,加以裝飾和刷新的宅第園林,並有一些建築應是從他處移建的,經過一番精心設計和安排,形成具有官署、住宅、花園三個部分在內的,各自獨立又互相溝通的統一整體。忠王府的主體部分是官署,雄偉華麗,巍峨莊重,基本是太平天國時期興建的,堪稱是精華所在。現有建築群共占地10650平方公尺,建築面積7752平方公尺,基本格局還保持著中路、東路、西路三部分。」
 
但我懷疑有很大部份被館方封閉維護,因為我根本沒感受到什麼中、東、西三路的格局,才逛半個多小時就出來了orz 而且走訪半天也沒看到任何解說牌,無法知道下列照片各是何地,以下照片給看倌感受下何謂王府的雄偉壯麗~
 
遊客從蘇博踏進忠王府之處應是王府的西路,在李鴻章占據蘇州後改為張履謙宅院,由南至北有石庫門房、廂房、大廳、庭院、鶴軒等建築。個人猜測此處是「走馬廳」-圍廊式兩層建築?!


輕旅行圖片-171

輕旅行圖片-172

輕旅行圖片-173


輕旅行圖片-174

輕旅行圖片-175
 
輕旅行圖片-176
花團錦簇的的忠王府真的好嗎?太平天國不是應該很雄壯威武?(思)

 
接著我們來到中路,中路為原公署建築,由南至北依次有照壁、大門、儀門、正殿和後殿。正殿為工字殿,由前殿、後堂組成。此處賣點是後殿,原為太平軍舉行禮拜儀式的地方,稱為「聖殿」「天廳」,所以到此可別喊阿彌陀佛,記得高歌哈利路亞XD

輕旅行圖片-177

輕旅行圖片-178
 
東路在同治十一年改為八旗奉直會館,新建了戲台和四合院等建築。當初為了符合旗人居住習慣,將忠王府東路按照北京皇家四合院建造,梁柱漆為朱紅,窗櫺漆為墨綠,使江南水鄉也能領略北方四合院的建築風格。但我不確定這幾張照片到底是中路的正殿還是東路的四合院,大家隨便看看好了orz

輕旅行圖片-179

輕旅行圖片-180

輕旅行圖片-181

輕旅行圖片-182

輕旅行圖片-183
 
古典戲臺是八旗奉直會館利用南部四合院的庭院修建而成,雖經數次維修,基本保持其原貌,是目前中國保存完好的室內古典戲臺之一。看到這個維護完整的古戲臺,我的戲劇魂頓時被燃燒起來,超想衝上去演戲啊啊啊啊啊~~(住手!)

輕旅行圖片-184

 
戲臺前有「臥虬堂」,堂外有「紫藤院」。相傳當年拙政園主王獻臣與姑蘇才子文徵明、唐寅、祝允明等相情相慕,仲春時節,藤飛花放,王獻臣常在此宴飲諸子,名為「臥虬堂」。臥虯既因紫藤蟠屈似龍而名,又隱寓名士循世隱逸之意。

輕旅行圖片-185

輕旅行圖片-186

文徵明先生手植紫藤,雅號「文藤」
 
「太平天國忠王府」靠近出口處有個郵局,旅客可在此購買明信片並郵遞,還能蓋上「蘇州博物館」的紀念郵戳,文青們千萬不要錯過!!
 
輕旅行圖片-187
太平天國忠王府的大門,但現在是出口,可別傻傻地硬從這裡闖進去
XD


自此,大拙政園景區(我瞎取的名稱,請勿信以為真XD)已經遊覽完畢,接下來請沿著「園林街」南行,大概五分鐘就會抵達下個園林「獅子園」。在此特別提醒各位,據說拙政園門口有許多三輪車伕,先欺騙旅客獅子林距離較遠,遊說他們搭車前往獅子林,但旅客一上車就開始兜售景點套票、推銷飯店旅館……,更有甚者直接拉去買絲綢,各種詐騙手法不一而足,請千萬不要上當,拙政園離獅子林真的超近,比走到巷口的小七還近!!!
 
「獅子園」亦是聯合國世界文化襲產名單,但他僅是4A級旅遊景區,故「身價」較為親民-淡季(1.2.3.6.11.12月)30RMB、旺季(4.5.7.8.9.10月)40RMB。園內同樣有散客免費定時講解(8:30-16:00,每半小時一次)、收費講解、自助導遊機租賃(租金15RMB,押金不詳),由於我所剩時間不多,所以單槍匹馬深入虎穴,無法體驗「獅子園」的講解服務與導覽。關於「獅子園」的來歷,一樣請出度娘和好基友~
 
「元至正二年(1342年),高僧天如法師的弟子為他建造禪林,園林部分是由元代著名畫家、造園家倪瓚(號雲林)設計。因天如法師要紀念自己的師傅中峰和尚得道於天目山獅子岩,故取名為『師子林』。又因為園中多竹,而有一假山酷似獅子,即『林有竹萬個,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名『獅子林』。」
 
時光機啟動來到清代-「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巡遊至此,賜額『獅林寺』,後敗家龍六游獅子林(他真的很閒=  =),先後賜『鏡智圓照』、『畫禪寺』及現存『真趣』等額匾。回京後在頤和園和承德避暑山莊各興建一座獅子林。」
 
「民國6年(1917年),園林被上海顏料鉅賈貝潤生(貝聿銘的叔祖父)購得。他花費大量金錢改造修整園林,新增不少景點,並搜羅了許多古代碑帖置園中。此外,採用了不少近代建築材料,包括水泥、鋼筋、彩色玻璃,這在後來飽受爭議。」據說貝聿銘大師在此處度過不短的童年時光,或許因此啟發他的建築美學?!
 
不過「獅子園」能擠入蘇州四大名園(尚有拙政園、留園和滄浪亭)可不是因為皇帝加持,或建築大師曾在此玩耍這麼簡單。此園的最大賣點是「假山」,其假山是中國園林大規模假山的僅存者,故有「假山王國」之稱。由於「獅子園」本為禪宗佛寺,因此假山通過模擬與佛教故事有關的人體、獅形、獸像等,喻佛理於其中,以達到渲染佛教氣氛之目的。更神奇的是它的山洞並不完全以自然山洞為藍本,而是採用迷宮式作法,我曾爬上一座假山想一探究竟,差點在此迷路,繞了五分鐘才繞出來,不趕時間的朋友可一一體驗XD
 
輕旅行圖片-188
獅子林遊覽全景圖,但我後來都亂走一通
XD
 
輕旅行圖片-189
獅子林入口處,原先是貝氏宗祠,此情此景我只想來招「暴雨梨花」
orz
 
輕旅行圖片-190
貝氏宗祠的廳堂,屋頂上有福、祿、壽三位神仙和一個小孩的塑像,期望後代子孫能夠出類拔萃、光宗耀祖

 
輕旅行圖片-191
廳堂內部,正中的匾額有蘇州名家顧廷龍手書的「雲林逸韻」四個字,乃是讚揚獅子林的設計者之一倪雲林的設計有虛靜清逸的韻味

 
向北穿過主廳「燕譽堂」後,會看到由彩色玻璃裝飾的「小方廳」,西側則是「對照亭」,此亭又名「打盹亭」,因園主篤信佛教,設此亭意為「坐禪悟性」,故取名「對照」。


輕旅行圖片-192輕旅行圖片-193
對照亭也用彩色玻璃窗裝飾

 
輕旅行圖片-194
從漏窗窺視斜對面的「指柏軒」,帶有些許神秘感

 
小方廳和對照亭所在的中庭則有一座假山,名為「九獅峰」,顧名思義此峰可看出造型各異的九隻小獅子,但看倌得有豐富的想像力就是了XD


輕旅行圖片-195

輕旅行圖片-196

輕旅行圖片-197
繼續向北走到底是「指柏軒」,原為禪僧講公案,鬥機鋒的場所,現為貝氏重建的大型樓閣,軒內屏門正中上懸王同愈所書「揖峰指柏」匾。元朝時,它的前方有一棵宋朝的柏樹,現已不存。

輕旅行圖片-198

輕旅行圖片-199

出了「指柏軒」,向南跨過石拱橋會看到「旱假山」,整座假山都由太湖石疊成,假山的頂上生長著一些古樹。假山內曲徑通幽,路線錯綜複雜,我就是在這裡爬到迷路,最後繞到一個自己也不知道的地方,所以接下來的照片我都不知道在哪裡,辨識結果有誤敬請見諒XD

輕旅行圖片-200

輕旅行圖片-201
 
輕旅行圖片-202
從東岸的旱假山拍攝對岸的水假山、問梅閣和湖心亭(由左至右)

 
輕旅行圖片-203

輕旅行圖片-204

旱假山與山頂的「臥雲室」
 
輕旅行圖片-205

輕旅行圖片-206
自旱假山拍攝湖心亭和花籃廳


輕旅行圖片-207
自南岸拍攝北岸的暗香疏影樓、湖心亭、真趣亭(由左至右)

 
獅子林南岸有一條高低錯落的長廊,長廊臨水而建,下有怪石嶙峋堆疊而成的假山。此處是我個人認為獅子林最特別之處,長廊是江南園林必備元素,但將它和假山雙劍合璧,卻創造出新的意境。

輕旅行圖片-208

輕旅行圖片-209
長廊正中間的亭子為「文天祥碑亭」,亭壁有文天祥草書《梅花詩》:「靜虛群動息,身雅一心清;春色憑誰記,梅花插座瓶」

 
輕旅行圖片-210
遠方的橋梁為「接駕橋」


輕旅行圖片-211

輕旅行圖片-212

若滿池荷花盛開,定能為此處帶來幾分柔美之氣
 
接著我們再繞回獅子林北岸(不要問我怎麼走的,我也忘了orz),有個金光閃閃、瑞氣千條的亭子相當引人注目,這就是前文提到的「真趣亭」。相傳乾隆廿七年(1762 )乾隆下江南,來到蘇州獅子林遊玩,一時雅興大發,喚隨從備硯,揮筆寫下「真有趣」三字。這時給乾隆當導遊的狀元黃熙在一旁覺得不免俗氣,便說「萬歲御筆千金,微臣一貧如洗,叩請皇上把中間的『有』字賞給奴才吧!」乾隆明白了他的用心,也覺得這樣太俗,傳出去有損名聲,便順水推舟的把有字賞給了他,成了「真趣」二字。乾隆走後,地方官在此築造亭閣,將「真趣」二字作為亭名。雖然是個不可考的鄉野傳奇,但俺覺得真實性頗高,這真的是愛附庸風雅的敗家龍會做的事XD

輕旅行圖片-213

輕旅行圖片-214
 
輕旅行圖片-215

輕旅行圖片-216

自真趣亭拍攝湖心亭與南岸長廊,亭中的X男女看得令人火大!!
 
輕旅行圖片-217
從接駕橋拍攝湖心亭和北岸的真趣亭,園方將真趣亭上了金黃色亮漆相當契合敗家龍品味
XD
 
輕旅行圖片-218

輕旅行圖片-219

輕旅行圖片-220

輕旅行圖片-221

獅子林一隅,右側應是「紫藤架」
 
走過接駕橋,穿過紫藤架後會看到跨澗而築的僻靜小閣,名為「修竹閣」。此閣南北兩側有掛落、坐檻,設吳王靠,閣內北望,可見小溪蜿蜒於山間,曲折幽深,南望則見曲折錯落的石岸圍住湖水一泓,似山中小湖,頗含野趣。

輕旅行圖片-222
 
輕旅行圖片-223

輕旅行圖片-224
自修竹閣拍攝南岸的長廊,白牆與松柏交雜,相映成趣,遠方的牆上還有花瓶漏窗,非常精緻。最右側的小亭為「御碑亭」


從修竹閣走過假山會直抵「御碑亭」,此碑系乾隆第二次南巡(西元1757年),首次遊覽獅子林作御詩《游獅子林》。後黃氏刻碑立石,以示皇帝臨幸榮耀,留念後人,為園中古跡之一。文革中碑曾被毀,現碑文乃是文革之後按原有斷碑拓片重刻,而碑座、碑頂為舊物。
輕旅行圖片-225

輕旅行圖片-226

 
輕旅行圖片-227

御碑亭側面
 
獅子林既是佛教園林,當然少不了佛家之景,比如接下來看到的「貝葉形門」。貝葉是「貝多羅葉」的簡稱,乃是一種生長在熱帶的棕櫚科植物,常見於印度、錫蘭、緬甸和中國西南地區。古印度,人們將聖人的事蹟、思想用鐵筆記錄在象徵光明的貝多羅葉上,佛教徒也將最聖潔最有智慧的經文寫在貝多羅葉上。獅子林以貝葉造門,深具禪意。

輕旅行圖片-228

 
看完敗家龍的「政績」後,我逕直東行回到出口處的「立雪堂」。這裡原是原是禪宗傳法之處,「立雪」指慧可「立雪安心」的禪宗公案故事,用在這裡是為了啟發佛學弟子尊師重道,刻苦研習,參悟禪理的精神。

輕旅行圖片-229
「獅子林」雖然不大,但只花一個小時絕對無法品味他的獨特與禪意,園中上有許多景點,如:飛瀑亭、暗香疏影樓、石舫、問梅閣都沒仔細遊賞,更不用說體驗真正的假山探險之旅。在此建議想自助遊蘇州的朋友,最好安排一整天給拙政園、獅子林與平江路歷史街區,我因為要趕動車前往南京,不但匆匆走過獅子林,連平江路歷史街區都得割捨,心痛不已啊T__T
 
自此,我的蘇州行也差不多要宣告落幕,看倌們看了一堆的園林照片想必都昏了,一定想問有必要每個園林都走一趟嗎?這就要看各位的興趣與旅遊目的了。若是對中國傳統園林有濃厚興趣,或像本宮從小吃古裝劇長大的遊客,不管走訪幾個園林定能樂此不疲,多多益善。但如果你只是想體驗蘇州的必遊景點,我會推薦「拙政園」和「獅子林」,前者是園林「水世界」的典範,後者以假山取勝,各有擅場,而且距離很近,加上平江路歷史街區剛好形成完美的蘇州一日遊,給時間不多的遊客參考。
 
本日的正式文章結束,以下是碎碎念,大家可以跳過沒關係XD 話說俺走出獅子林後本想直接走回酒店,但走到臨頓路時突然頭昏腦熱,發生今日第二個悲劇-搭上923路公交車。我本以為下一站「齊門」離北寺塔不遠,下車後發現不對勁,立馬回頭狂飆趕回酒店,這時才想起來在北寺塔附近的是「平門」,蘇州的城門也太多了吧,這樣虐待遊客有意思嗎???(崩潰)!!
 
輕旅行圖片-230
蘇州部分公交站牌還挺有特色的,特意做成亭閣風格
XD
 
然後我們快轉來到「蘇州火車站」,依舊是很巨大的車站,但沒有「上海火車站」這麼誇張,所有旅客共用一個超級大的候車大廳,畢竟只是一等站XD BTW,候車大廳看似氣派,洗手間卻非常簡陋,男生的小便池竟然沒有隔間,而是一排溝,最扯的是裡面有滿滿的中國人在吸菸,還有個大叔直接站在「禁止吸菸」的標語下吞雲吐霧,中國人的水準實在是……(默)


輕旅行圖片-231

輕旅行圖片-232

 
接著,火車快飛,火車快飛……,我們抵達「南京南站」「南京南站」為特等站,號稱是亞洲最大的鐵路車站之一,並與地鐵1號線、3號線與S1線(機場線)共構,交通非常便利。由於此時南京也在上演「暴雨梨花」,我便直接搭地鐵3號線前往酒店,所以它的外型有多麼氣派恢宏就……留給各位啦XD
 
輕旅行圖片-233

下車處,一望無際的月臺們,維基說該站有28個月臺,是想嚇死誰???

輕旅行圖片-234
清楚明瞭的標示

 
輕旅行圖片-235

旅客到達層
 
南京地鐵目前共開通6條線,3號線是20154月開始營運,不論是車站還是車體都非常新穎,心情頓時愉悅起來了(也太容易)。我搭到「武定門站」後再轉乘公交車,站內也清楚標示公交車站的位置與路線,索隆們可以不用擔心!


輕旅行圖片-236

輕旅行圖片-237

輕旅行圖片-238

輕旅行圖片-239BlingBling閃的車廂,我都驚呆啦!!

輕旅行圖片-240

輕旅行圖片-241
公交車站位置與路線,要迷路真的很難(但是
A2站牌得走過城門,頓時讓我放棄搭車直接走到酒店,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XD
 
最後,我以麥當勞「麥辣雞腿漢堡」10RMB)+「酷辣組合」10RMB,橙汁再加2RMB)結束風狂雨驟的一天(倒)

輕旅行圖片-242

輕旅行圖片-243

輕旅行圖片-244

 
輕旅行圖片-245
Bonus,中國人真的很愛喝酸奶,連洋芋片都有酸奶口味,可惜我不敢嘗試XD

覺得這篇文章不錯:
關閉視窗

儲存至我的收藏

關閉視窗

新增收藏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