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點亮了庫斯科

輕旅行圖片-1
庫斯科Cuzco 的海拔跟去年到訪的西藏拉薩差不多,約為3400公尺高,中午從亞馬遜抵達後,第一眼就是個令人興奮的耀眼陽光,果然太陽神之子得天獨厚,話說自己在西藏更高的海拔都沒有高原反應,在這裡應該沒有問題,但還是得小心為妙。出了機場馬上就被人拿著相機去拍,感覺好像是明星一樣,你可別高興,那是為了賣你照片,利害的是這群人竟然還可以找到我住的飯店,隔天一大早就在這梩兜售,天哪~實在是太強了,但我還是不買帳,畢竟照片裡的我可是一臉臭臉,還是不看也罷。
輕旅行圖片-2
庫斯科是過去印加帝國的首都,也是印加文明的商業、農業與宗教中心,秘魯當地話是〞肚臍",換句話說就是世界的中心點,相傳西元11到12世紀時,第一個印加國王曼科.卡派克Manco Capac,帶著他的太陽神爸爸所賜予的金杖,及他的姊妹兼妻子,在安地斯山脈間尋找可以插入金杖的土地。最後他在Cusco的土地上,將金杖順利插入土中,便選擇在此建立城市,開啟了印加帝國的時代。庫斯科古城在1983年被列入了世界遺產,這個城市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日照特別強,聽說也是地球上紫外線最強的地方,所以,來到這裡除了防曬還是防曬,而我來到庫斯科的季節剛好就是4-10月的乾季,更是要留意,只是冬天的庫斯科可別被陽光給騙了,一走到陰涼處你就可以見識到寒風刺骨的感覺了。
輕旅行圖片-3
另外,說到庫斯科還得提到他的市旗~彩虹旗,在之前臉書彩虹旗當道之下,不免讓人聯想到多元成家,事實上這是代表「自由」的七色旗,走在庫斯科市舉頭都可以見到這鮮艷的七色彩虹旗,白天的庫斯科藍天高掛,夜裡的庫斯科別有一番風味,微涼的空氣襲來,在昏黃的街燈下,車行成一條條的長龍,將城市逼出一道道火焰,火焰裡有你有我,人們像是來自不同世界的邊緣,透過火焰串起了一篇篇的街頭故事,光亮中有溫暖的情,光亮中有捨不得的人,光亮中有那段曾寫下的印加詩篇,庫斯科的美,就從漫步開始。
輕旅行圖片-4
中央廣場 (Plaza de Armas) 是遊客到訪庫斯科必到之處,圍繞著廣場有1559 年開始建築的百年大教堂 (La Cathedral) 和一些其他教堂如耶穌會教堂 La Compañia等建築,離廣場不遠大約隔3-4個街區就有許多高級飯店,徒步就可以輕鬆遊覽整個市區。庫斯科的中央廣場在印加帝國時期是名為Huacaypata和Haucaypata兩個廣場,據說印加人把神聖的廣場土壤撒在他們攻克下的城市之中,以作為征服的象徵,現在的中央廣場是被大教堂、餐廳、旅行社和民俗藝品店包圍的觀光據點,從這裡望去,半山腰上的住宅區景色在陽光日升月落下,顯得格外漂亮。

輕旅行圖片-5
 
聖多明哥修道院 (Convent of Santo Domingo) 原來是印加的太陽神殿 (Coricancha / Qorikancha),印加人崇拜太陽,印加王被稱為太陽之子,因此太陽神殿是印加時代最重要的宗教場所,是印加王為他父親所蓋的住所。相傳古時外牆由厚厚的金板所覆蓋,只是在西班牙人大肆掠奪神殿中黃金物品後,殘留的地基石牆上所建造的教堂,卻在大地震時倒塌,反而是完好如初的印加石牆保留下來,更加證明印加石造技術的高超精巧。印加時期這裡被稱為Qorikancha,Qori是指黃金,Kancha是指住宅,進入神殿中就能見到一座廣場,繞著廣場四周分別是代表太陽、月亮、彩虹、閃電和星星等房間,彼此之間是以石牆隔開。
 
輕旅行圖片-6


 
 
 
 
 
 
 
 
 
 
 
 
 
 
 
 
 
牆上會看到許多壁龕,主要是用來擺放美麗的金銀雕像,而梯形窗戶剛好重疊成一直線,一般認為這是用來聯絡使用,圍繞著中央水井廣場,天色漸暗,從1960年開始挖掘和復原的石牆,橫躺著靜默地望著百年來的行者,沒有任何的牽掛與依戀,殘留在月夜裡的歷史風流,在此刻化作天上的繁星,閃耀著這過往歲月的繁華。
輕旅行圖片-7
 



 
 

















 
 
 
 
 
 
 
 
 
 
走在神殿裡,有時是種懷舊卻帶些逝去的追憶,長廊裡的石板塊在夜裡燈火下,更顯得歷經滄桑,我並沒有對印加過去有所著墨過深,然而這條路上似乎將前方的雲煙,封在一石一縫之間,唯有用心感動才能撥開謎團,明白這漫漫長夜裡的輾轉難眠,竟是如此地令人無言之境。
 

輕旅行圖片-8

經過中央廣場醒目的印加國王曼科.卡派克Manco Capac黃金塑像,就不難想像庫斯科人對於這位將首都遷至庫斯科並建城,而後讓印加文明從此大放異彩的國王尊敬之意,塑像正對面就是大教堂了。庫斯科大教堂Cuzco Cathedral建立於1550年,原址是印加創世神Wiracocha的神殿,前後耗費100年的光陰才打造完成,這座教堂的風格是融合巴洛克建築以及文藝復興時代,莊嚴中略帶浪漫雅緻,裡頭最著名的是主祭壇用了300噸銀礦打造的波托西Potosi,而褐色肌膚耶穌(黑耶穌)則是傳說在1650年出巡時平復了當年的大地震,深受民眾受戴。至於400多幅宗教畫中,以拉丁與西班牙混血畫家Marcos Zaoata的作品「最後的晚餐」最有趣,畫作中竟出現庫斯科名菜天竺鼠Cuy。(圖片取自home.gamer.com.tw)輕旅行圖片-9
大教堂外頭屋頂於1659年裝設了一口多達100公噸的巨鐘,鐘聲據說可以傳到40公里外,是南美洲最大的鐘。教堂的兩側還有2座小教堂,分別是聖家堂Jesus Maria及1536年庫斯科第一座教堂─凱旋教堂El Triunfo,而地下室仍舊是存放著「印卡王室述評」Comentarios Reales de los Incas)作者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的遺骸,這位西班牙與印加的混血兒史家,將古代南美洲印加帝國歷史於1609年集結成書,讓世人真正明白印加文明的發展始末。
輕旅行圖片-10

參觀完大教堂,車行往市郊的方向前進,我們來到的是Sacsayhuaman薩克塞華曼, 距離庫斯科只有4公里左右,海拔 3,630 米,推測是15世紀末築成的軍事要塞。它由數以千計,每塊重達400噸的大石建成。這座三層巨石堆疊而成的遺跡,大石來自數十公里外的地方,那時印加人單靠著繩索、石錘、青銅鑿子這類簡單的工具,讓每一塊巨石緊密結合 ,特別是裡頭還有使用高7公尺,重120噸左右的巨石堆砌的場所,可見印加工匠的高超工藝。輕旅行圖片-11
整個全部工程估計要動用二萬人,搬運的過程甚至從奧揚泰坦博Ollantaytambo過來,一天動員了近2萬的人力,歷時 80 年才完成。只是在1536年5月被西班牙人攻陷在此反抗的曼科.印卡Manqu Inka,現在所見的建築幾乎剩下部份殘留的城牆,上頭原本有的圓塔和高牆已破壞殆盡,走在其間,或許是為了遙想當年戰爭時的慘烈,但完全無法遮蔭的山頭,實在令人無法久留,想想我是冬天到訪,若是盛夏時節,可能就是中暑的下場了。輕旅行圖片-12
回到建築本身這座第九代皇帝帕查庫特克Pachakutiq時期所建的巨大石堆,有人說是堡壘,有人說是宗教祭祀之用,上頭隱約可見到類似太陽祭Inti Raymi的小廣場,聽說每年6月24日這裡還會重現當時的印加古儀式。只是如果以整個庫斯科城的外形來說,肖似美洲獅Puma的身體,其頭部就是在薩克塞華曼這個位置,可見得其位置之重要性。輕旅行圖片-13
來到秘魯一定要看羊駝,位在庫斯科近郊的羊駝復育中心,就像其他園區一樣會讓你拿草餵食羊駝,只是再告訴你一次「是羊駝」,活生生的羊駝,不同品種的羊駝在這裡一一展示牠們獨特的一面,有的時候會抬頭,好像是在聽你說話,有的時候會歪著嘴吃草,好像是在不屑你的舉動,光看著這種可愛的動物,我想沒有人不會被誘發起童心的,追著羊駝跑,看著羊駝忽前忽後,每一個表情,謀殺了不少底片,我想牠們一定覺得我們這群人幼稚得可以,太過於大驚小怪。

除了羊駝以外,還有機會看到當地印加婦女在織布的過程,還有一些不同品種玉米和馬鈴薯的介紹,但出口就是要你掏腰包買紀念品,雖然明明知道會是如此,但還是不敵羊駝娃娃的魅力,敗了一隻紀念品帶回台灣養,離開前,可愛的女娃完全不怕生綻放著燦爛的笑容,把我們這群〞老外"迷得團團轉,果然,「動物」和「小孩」真得是讓人無法招架。
輕旅行圖片-14
庫斯科的太陽,即將在印加聖谷Valle Sagrado de Los Incas(也被稱為烏魯班巴谷Valle Urubamba)進入尾聲,不管是任何形式的旅行,都是種生活舒緩,或許是為了想了解這廣大的世,也或許是為了出走與逃避,但這種旅行的停頓,雖是短暫的須臾片刻,異次元的空間,時間圍起的汪洋,足以讓人感受到充電般的療癒,讓人繼續面對未來的複雜。光線的金黃斑斕,在山谷的稜線,勾勒著屬於印加的篤實寧靜,一道令人心動的線條,時而稅利,時而柔和,是言語無法訴說的一切,是鏡頭無法截取的瞬間,將印加時光與氣味,凝結在厚重幽深的庫斯科街道中,你可以省思自己與外界的糾纏,你可以誠實地釋放自己,如此地觸動靈魂,卻又無可救藥的深陷其中,再一次享受旅行的美好,就在陽光點亮了庫斯科。

覺得這篇文章不錯:
關閉視窗

儲存至我的收藏

關閉視窗

新增收藏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