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人的時空旅行

輕旅行圖片-1

▲ 斑駁的牌子,刻劃時代的歲月。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想生存的年代,音樂人大多歡呼想生在嬉皮時代,想好好享受自在遨遊的 流浪世代,創意家則想飛至19世紀工業革命,參與西方的浪潮與創新,而某些人想回到台灣初期,只因那時人情敦厚,物價也尚未水漲船高,而你呢?想要重回一 段自己不曾存在的時代時,又沒有小叮噹的時光機時,該怎麼辦?

輕旅行圖片-2

▲ 隨著Vintage的流行,老燈也有了新風貌。

我想,若接近曾經存在的地點,就可以跨越時空,開啟平行宇宙的那扇門吧?每個時代的都 有它的瘡痍與瑰麗,現代的我們儘管身不在當時,卻也能從歷史文本中瞧見那端倪。筆者想瞧瞧1980年代的台灣,場景就好比電影《艋岬》一般,在傳統中看見 西化,更加深當代小品牽入心的感動。

輕旅行圖片-3

▲ 磚紅色的大門,訴說著傳統,也簡單的期望「納福」、「迎春」般的歲月靜好。

提到剝皮寮歷史街區,便會馬上思考其名的來源。根據《台北市志》:「艋舺有北皮寮街, 又稱剝皮寮街,北皮寮後有一詞應是殺牲製革所在,所製成品不外乎皮箱、枕、鼓。」意即剝獸皮而得名。但根據地方耆老所言,剝皮寮乃因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 杉木,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供大家參考。(資訊來源:維基百科)而近年也因古蹟修復和電影市場的興起,剝皮寮已從記錄歷史的場域,演變為教授歷史的主體, 裡頭皆有互動或是展品供大眾長知識。

輕旅行圖片-4

▲ 建築的生命,不是看它的華麗,而是它的褪去。

剝皮寮歷史街區混合著巴洛克式及閩南式建築,讓來到的人們總有時空交錯的美感,同時也 能讓你沉浸在此,體驗漫步於街區中的悠閒。來來往往人們,手拿著相機左拍右拍,想要為自己或為朋友記錄下最真實的模樣,而筆者自己則是用情的放慢腳步,撫 摸著塊塊磚牆、看看周邊的展覽、聽聽小朋友的笑鬧聲,讓舊時代與現今相結合。如果我們沒有時光機,或許我們能用音樂、電影或是場域,給予自己一份最純粹的 時空旅行。

 

 

常見問題 Q&A »

  • 剝皮寮歷史街區因為什麼而得名?

    剝獸皮或剝去樹皮而得名。

  • 剝皮寮歷史街區混合了哪些建築風格?

    巴洛克式及閩南式建築。

  • 剝皮寮歷史街區的展品供大眾做什麼?

    長知識。

  • 在剝皮寮歷史街區,人們拍照的原因是什麼?

    想要為自己或為朋友記錄下最真實的模樣。

  • 作者如何體驗剝皮寮歷史街區?

    用情的放慢腳步,撫摸著塊塊磚牆、看看周邊的展覽、聽聽小朋友的笑鬧聲,讓舊時代與現今相結合。

覺得這篇文章不錯:
關閉視窗

儲存至我的收藏

關閉視窗

新增收藏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