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以色列的第一趟自助旅行
(綿延的耶路撒冷舊城牆...)
在以色列做志工,趁著每個月的假期,前後共進行四次的自助旅行,走訪許多地方。第一次的自助旅行 (2012.12.19~12.23),行前就和在屯墾區同寢的日本室友商量好,來個耶路撒冷五日遊…
(這本聖地之旅是我在以色列的旅遊指南,裏頭提到的地方我幾乎都造訪了,特別要說明的是,這本書是我出國前,父親買給我的,成為我最適切的幫助。)
出發前幾天,預先訂好青年旅舍和長途巴士的車票,翻了翻從台灣帶去的《聖地之旅》的旅遊書,在手機上的 google map 標示些記號,想好這五天要走訪的點,然後,就自我感覺良好地覺得一切都準備就緒,只等出發的那天..
(耶路撒冷中央車站,以色列的交通運輸中心,因為自助旅行的緣故,常常在這裡轉車..)
耶路撒冷中央車站 (Jerusalem Central Bus Station, התחנה המרכזית של ירושלים)下車,不坐輕軌 (Light Rail, הרכבת הקלה בירושלים),用走的一路到舊城 (The Old City, העיר העתיקה ),從雅法門 (Jaffa Gate, שער יפו)進入,目的地是我們預定的 Youth Hostel,首先經過兩旁林立的店家,我手裡拿著白色的 HTC One 隨時預備拍照,突然有個阿拉伯人叫住我,去他店裡坐坐,未料....
(耶路撒冷的輕軌,2002 開使興建,直到2011才開始營運,所以蠻新的,坐過幾次...)
他開口說: 你手上那隻可以借我看看?
當我正毫不設防要遞給他時,突然又驚覺這不對勁…
我說: 不行,不能借你看.
接著他問: 你這隻多少錢?
從台幣換算成舍克勒,那阿拉伯人知道我腦袋正在換算,拿計算機給我
我說: 大概 2000 舍克勒
他很直爽地說: 我用 4000 舍克勒跟你買
我說: 不賣,這是我最重要的通訊設備,電話、上網、上傳照片、與家人連絡..
他又喊價: 5000 舍克勒
不聽他在那喊價,我頭也不回地直接走出店家…
(耶路撒冷舊城裡的石階小巷..)
其實,在宛若迷宮的舊城裏面遛搭要小心一點,尤其像我們這種比較少見的東方面孔,在路上容易受到注目…對於陌生人前來的攀談需要提高警覺,不過當下心情很緊張
(你很難想像一間青旅的門面是一塊冷冰冰的鐵門,一旁只掛了一只白色的牌子告訴你這是間Youth Hostel)
很快就走到了Citadel Youth Hostel,check in 後,把行李放在房間,熟悉一下四周環境,很快就了解到這間青旅是一位阿拉伯人開的,大廳和長廊旁邊的小書架上擺了幾本書:《如何認識阿拉》、《伊斯蘭是什麼》……OK,我們晚上即將睡在阿拉伯人的房子裡~
(房間一景,其實不小...但晚上超冷..石造的房子好像不保暖~)
耶路撒冷舊城不算小,但在錯綜複雜的蜿蜒小巷裡面走,非常容易繞圈圈,我們想先去看看西牆 (又稱哭牆,הכותל המערבי),於是離開青旅,研究地圖,隨後即往西牆的方向走去,路途中,地圖不離手,有個看起來約莫 8、9歲的小鬼頭湊過來問我從哪來?
(近看哭牆還蠻高聳的,對猶太人來說這是最神聖的地方,是第二聖殿被毀之後僅存的一塊遺址..進去禱告,男、女生是分開的)
我說: 台灣
小鬼頭: 你們想去哪?
我說: 西牆
小鬼頭: 你們知道路嗎..
我說: 正在看地圖..
小鬼頭: 我帶你們去
我說: 不了,我們可以自己去..
結果,這小鬼就自以為是地..在我們前頭帶路,一直快要到西牆,但我從頭到尾就盯著手機上的 Google map 的衛星定位,跟著地圖上不斷移動的箭頭,從沒看這小鬼一眼
果然,他開口了..
小鬼頭: 到了,請給 10 塊舍克勒
我說: 我們沒請你帶路…我們一直都在看地圖
小鬼頭: 10 塊
不理這小毛頭,我們直直地向西牆走去,心裡有些忐忑不安,後來,我還被日本室友訓斥一頓,說我人太親切、過度友善,以致「容易招人攀談」,給這趟旅程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橄欖山上俯瞰耶城,金頂寺特別耀眼...)
第一天的行程,除了看到西牆、也登上橄欖山 (Mount of Olives, הר הזיתים),俯瞰整個耶路撒冷城。從高處眺望耶路撒冷,彷彿看盡耶路撒冷三千年歷史,心情頓時複雜起來,多少流血沙戮在這裡發生,多少朝代權勢在此更迭,基督徒、穆斯林、猶太人在這裡彼此爭奪著他們所謂的的「聖地」,下山後,經過萬國教堂 (Church of All Nations, כנסיית כל העמים) 但沒進去,拍了幾張照片,即結束一天行程。
(從舊城的方向往橄欖山上拍,下面就是汲倫溪谷,照片中間的那座就是萬國教堂..)
後來幾天,耶城陰雨綿綿,氣候濕冷,但我們仍信奉雙腳萬能 (其實想省錢),所有想去的地方都是用「走」的,包括大屠殺紀念館 (Yad Vashem, יד ושם)、以色列國會大廈 (The Knesset, הכנסת)、以色列博物館 (The Israel Museum, מוזיאון ישראל)..等等。對耶路撒冷有點地理概念的人,會知道,其實這路途遙遠
(大屠殺紀念館門口,我們千里迢迢地從舊城走到這裡...其實坐輕軌一下就到了,大門口上面印的希伯來文就是Yad Vashem,也就是有紀念有名號的意思)
一天早上,決定要去大屠殺紀念館,在青旅裡面梳洗,遇到一位巴西來的背包客,知道我們今天的行程後他也想跟,爽快地答應後,於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傳道師..
離開舊城,走在耶路撒冷新城上,那景緻風貌是完全不同於舊城,彷彿從三千年前走到現今,但僅有一牆之隔就來到一座現代化都市,整齊規劃又寬敞無比的街道、造型新穎的輕軌在街道上緩緩地行使、耶路撒冷的地標: 高聳突出的琴弦橋 (Jerusalem Chords Bridge, גשר המיתרים)。
(耶路撒冷的新地標,琴弦橋)
在街道上漫步,細細地品嘗、感受、體會,甚至去觀察這座城市所帶給你的無論是歷史的、政治的、情感的、人文的、抽象的、物質的…這就是旅行帶給你的意義,它增加並豐富你的經驗
(大馬士革城門,這裡很多市集和攤販,人聲鼎沸...也有很多阿拉伯人..)
在前往大屠殺紀念館的路上,這位巴西人侃侃而談,聊到信仰,他拿出聖經,我說我是基督徒,歡喜之餘他竟對著日本人讀起四福音書,巴西人向日本人傳福音,最後還送日本人一本金邊的袖珍版聖經,這本聖經日本人後來帶回農場,一直放到我離開以色列還看到它擺在床頭櫃的旁邊。
(三個人在青旅的屋頂上拍照,中間是滑稽搞笑又熱情的巴西人Wagner,右邊是開朗的中年德國男Samuel..在農場一個月的工作後我整個人曬得跟木炭一樣~)
旅途中總會認識一些有趣、友善的人,像這位巴西人Wagner De Olivera Silva,還有一位極度熱情的德國人他叫 Samuel Florian Sigmund。晚上在青旅,一些背包客都會來到大廳休息、做功課、甚至彼此交換旅遊資訊,聊久了就變成朋友,霎時,會有種『四海皆兄弟』的深刻體悟
(我和日本室友Daiki 在青旅合影,在以色列我們算是共患難的兄弟...雖然他有時真的很龜毛)
一天晚上,我和 Good TV 也是中央社派駐在以色列的記者兼傳道: 郭淑鳳 約碰面,但是當晚我的HTC當機、無法開機,使我焦急萬分,人在青旅裡面心力交瘁簡直崩潰,後來我走到大廳,看到一位昨天有和我們一起聊天的日本背包客,他正在用筆電,我說,我需要用你的筆電和一位朋友聯絡,這位日本背包客毫不猶豫地就答應讓我用他的筆電了…真的很感謝他。
(我和淑鳳記者兼傳道...去以色列前問過她很多相關注意事項,很感謝她~)
後來,帶著日本室友和淑鳳記者碰面,結果她帶我們去吃耶城的韓式料理,讓我 (被迫) 噴了許多舍克勒,不過在耶路撒冷可以和淑鳳傳道會面,還是很高興
五天四夜的耶路撒冷自助行,走馬看花的成分居多,第一次的自助旅行從許多錯誤中學習並累積經驗,不過還是新鮮,到處都充滿驚奇..
(以色列國會的大門口..)
有一回,走到以色列國會大廈外,入口處有個駐警,想找機會說說希伯來語試試膽,就沒腦地上前去問話…
我用希伯來語問: אפשר להיכנס לראות משהו?..(可以進去國會大廈參觀嗎?)
駐警: xfrkgkjhtjhtkk;dl;efrk4okfodeijdjiejdjiejfijrbjf
駐警回我一大串講很快的希伯來語,我被震攝到,驚嚇之餘,就變成鴨子聽雷~
(一座公園的板凳上印有耶路撒冷的市徽:猶大之獅...)
第一趟在以色列的自助旅行,現在回想起來腦海中的畫面依舊生動,仍歷歷在目,那些在我身旁的人、事、物還鮮活。五天看耶路撒冷,只看了冰山一角,太多東西可以看,剩下的故事留待下篇在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