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日本冬日童話村的「白川鄉」是此次旅行唯一一個世界文化遺產景點。也許是身處亞熱帶台灣的我對雪景少見多怪,也或許是我的運氣特別好,遇上了冬季難得的好天氣,我真心覺得白川鄉冬季的景色是一生必訪之處。

一個人前往白川鄉一點也不難,由高山市、名古屋或金澤都有頻繁的巴士班次前往,濃飛巴士網站有詳細的時刻表,某些時段也可以預約。(http://www.nouhibus.co.jp/index.html)

聖誕節那天,我從高山市搭第一班(8:50)直達白川鄉的濃飛巴士,車程大約是50分鐘,來回票共4300円。車票就在高山JR站旁的濃飛巴士站買,不需要預約。那班車沒有坐滿,所以也不知道如果太多人,會怎麼處理。

回程我是搭由金澤發車經白川鄉到高山的那一班車(14:00白川鄉發)。這班車在時刻表上有註明是預約制,但我其實是走到候車處才發現。不想等到15:00的下一班車,我厚著臉皮問巴士站的小姐還有沒有位子,小姐拿出一張列印出的紙,點頭說還有,接著給我一張印著第10排D的票。

我瞄了一眼小姐手上那張紙,發現第十排只有C、D兩個位子,上面還寫著預約不可。意思應該是,這預約的班次就算預約額滿,最後還是會剩下這兩個位子。
上了車才知道,第十排就是最後一排,原本應該是A、B的坐位變成了車上的廁所,C、D就在廁所旁。還好路程不遠,沒甚麼人上廁所,也沒有異樣的味道傳出來。我隔壁10-C坐了一位加拿大學生,果然他跟我一樣是上車前才買票。

來到白川鄉的巴士都是停在白川鄉觀光協會前,跟著人群走過跨越庄川的相逢橋就是合掌式建築的集中地與主街的所在。
要欣賞整個白川鄉當然就要上瞭望台,可以在主街花200円搭接駁車(不是高速巴士的下車處喔!!),也可以步行前往。正常情況,由白川鄉觀光協會步行約三十分就可以抵達瞭望台。冬季積雪時步道會視情況封閉,這時就只能搭接駁車。

25號當天,雖然往瞭望台的步道積了約五十公分的雪,但很幸運步道並沒有封閉,當地人沿途鏟了大約50公分寬的雪道供行走。雪道因為遊客的踩踏,表面形成了一層薄冰,我的運動鞋走起來就像在溜冰,一路上摔了好幾回,還好都是摔在厚厚的積雪上,也不覺得痛,相機也沒摔壞。
搭接駁車處有雪靴出租,一雙300円,建議這錢不要省。


每年的冬季,白川鄉會在特定日期舉行17:30-19:30的夜間點燈,日期可以查詢白川鄉夜間照明實行委員會官網(http://lightup.asia/schedule/),今年的第一場是一月18日,共有七場。
也因為合掌造夜間點燈名氣太大,塞車與旅館客滿成為定律,點燈當天在瞭望台更是一大早就有腳架占位。真打算要去看點燈,除了及早規劃,還要有好運氣。冬季降下大雪時,刺骨的寒風中只會看到一片白茫茫。


白川鄉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當然不會只是因為那童話般的房屋造型。按UNESCO網站的說法,白川鄉與五箇山的合掌造聚落因為符合以下的標準,而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iv) 突出地代表了某一類建築或技術的,並且展示了人類歷史上的某一段或幾段非常重要的時期。
(v) 突出地代表了一種或幾種文化中人類傳統的居住方式、利用土地或海洋的方式,或是代表了人類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尤其是當這種關係在不可逆的變化下顯得非常脆弱的時候
當初日本人自己也不覺得這些老房子有甚麼特別,直到德國的建築學者Bruno Taut在1935年左右於日本進行傳統民居樣式的調查,實地走訪合掌造後極力推崇這種飛騨地區的傳統庶民建築,並將合掌屋介紹給全世界。



目前白川鄉有二十棟老房子改為民宿,但我日文不靈光,又只有一個人,因此沒有打算住民宿。村裡另有「和田家」,「明善寺庫裡」這兩座老房子保留傳統合掌屋的構造供遊客參觀。
和田家離主街較近,遊客也比較多。明善寺庫裡鄰近明善寺與八幡神社這些不用錢的景點,大多數人就過門而不入了。

我脫下沾滿雪的運動鞋放在門外,把手套脫下塞到外套的口袋裡,付了門票300円,換上屋內準備的脫鞋,這才發現這諾大的明善寺庫裡裡只有我一位遊客。
門口旁的榻榻米床中間是燒著木材的地爐,地爐上是個鑄鐵壺。因為沒有聞到食物的味道,猜想裡面應該是燒著水。

坐在門口旁售票的中年婦女指示我爬上狹窄的木梯上二樓。二樓的光線比起一樓還要黯淡許多。不知是年代久遠還是塗漆的關係,樑柱與牆壁的色調都是黝黑的顏色,還飄著一股古老的氣味。
牆邊展示著養蠶的工具與一些稻作的工具,還站著一位稍矮的中年男子,身上還穿著厚厚的大衣。
看見我,他問了一句:「很冷吧?」
的確很冷。
當天的氣溫約零度上下,屋外照到陽光之處尚覺得溫暖,屋內二樓沒有陽光、沒有暖氣,感覺比起屋外還要寒冷。
男子請我坐到窗前的板凳,拿個斗笠為我戴上,說是要給我紀念品,接下來就用早就架好的單眼相機為我拍了張照。
拍完照好男子消失了五分鐘,我踩著會發出聲音的木地板,看了看那些古老的養蠶木架,裡面只有蜘蛛絲,沒有蠶絲。想看看文字介紹,但房裡實在太暗,字又太小,就放棄了。
男子回來時手上拿著一張名片大小的照片給我,就是剛剛拍的照片,另一隻手還有一張大約十吋大小的放大版。
「喜歡的話只要1500円。」
我連忙搖搖手。這價錢實在太高了。
男子沒有多說甚麼。我則是不好意思地趕緊走下二樓。
樓下的幾間房間展示著合掌造四季的照片,舊時的日常用品。最大的一間褟榻米房中央擺了一台沒有打開的電暖氣,牆上懸著七幅名畫家浜田泰介的富士山畫作。不過,我真沒聽過誰是浜田泰介,昏暗的房裡也看不出這七幅畫的厲害之處。。
花了十分鐘繞了一圈回到婦人所在的門口,因為手指頭凍得發疼,我已經把手套戴回去。
我跟婦人點頭感謝準備離去,她卻示意我去拍攝那標示著「明善寺庫裡」的地爐。我一轉頭,發現地爐旁出現了那位原本在樓上的中年男子。一樣穿著大衣,跪坐在榻榻米之上取暖,正一臉陰鬱地抽著菸。
看著他抽菸的神情,房子裡的溫度彷彿又下降了幾度。
據說明善寺庫裡住的是明善寺的住持一家。守著這一棟被列為古蹟的老房子,似乎也不怎麼愜意。這白川鄉的雪景雖美,冬季肯定難熬。想到這裡,不禁對於願意守在村裡的村民有了由衷的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