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癸巳年鷄籠中元祭,20日迎水燈頭基隆市區遊行,
今年共有29個團體共同參與。照片我拍了近好幾百張,
經過挑選出96張照片,要分享給大家欣賞,因此將分成三篇文章,
來介紹今年基隆中元祭迎水燈頭基隆市區遊行。

上篇文章說到遊行前,有進行海釣船進基隆港、引水船噴水、
水舞秀表演及神秘佳賓進場等表演。最後在沉長的長官致詞完畢後,
遊行終於正式展開。遊行前在基隆文化中心的屋頂,
施放出中、高空煙火,代表活動即將進入另一個階段。
今年的煙火,輪值主普謝姓宗親會,有提出在基隆從未見過的,
施放『環港煙火秀』,但可惜這可預期精彩的煙火秀,
被基隆市府打回票。後來以第二方案,
在東岸碼頭邊施放煙火,也被基隆市府否決。
最後乾脆直接照市府意見,在文化中心屋頂施放煙火。
可惜我的拍照技術太差,把施放煙火拍成好像基隆文化中心發生大火,
因此不好意思PO上來分享,以免大家以為基隆文化中心被燒了。
在施放煙火後,遊行隊伍在基隆市警局重機車隊的引導下,
由今年輪值主普謝姓宗親會打頭陣,正式展開遊行。
輪值主普謝姓宗親會的斗燈車,與宗親會人員率先通過觀禮台,
接續在後的是各式高蹺獅陣、行頭旗車、水官首車、
水燈首車及主題花車接續登場,
藝人許效舜也陪同暖暖區的靈義郡藝宣大隊,由隊員踩著高蹺進場。
今年受到輕度颱風潭美外圍環流的影響,在遊行的當日,
基隆從上午開始飄起細雨,直到晚間雨勢才稍歇。從新聞可以知道,
基隆鄰近的地區雨勢都不小。輪值主普謝姓宗親會理事長謝木土,
在遊行前甚至說出:『要與老天爺賭一把,放水燈遊行照常舉行。』。
也許基隆有拜好兄弟,所以在有拜有保佑下,天公有作美,
基隆晚間無雨,讓所有的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但今年表演最耀眼的水舞秀,原訂有10天的表演,但因為颱風的關係,
遊行後在基隆消防局的要求下,提早拆除設備以免颱風吹襲造成危險,
讓水舞秀提早幾天結束,相當可惜。
今年基隆中元祭輪值主普謝姓,以“寶樹”做堂號,
『堂名稱寶樹,祖牌是陳留,東山有福地,子孫萬世昌。』,
有激勵子孫奮發進取的精神力量。謝氏之先,
淵源於炎帝(神農氏)生於姜水,以姜為姓,故系出姜姓。
姜太公,又稱子牙,是炎帝53世孫,為姜姓後裔,
輔助周文王滅商有功。姜太公的後代申伯、申甫兄弟時(炎帝63世孫),
周宣王的王后姓姜,申伯是姜后的兄弟。
當周宣王五年(西元前823年)玁狁猖獗,
任命元舅申伯討伐玁狁,卒能挽狂瀾於既倒,救民族於危亡。
申伯公之後因戰功封於陳留郡謝邑,申伯的子孫以地為姓,
天下謝姓最早的發源地(今河南唐河之南)。申伯是謝姓的始祖,
申甫還是姓姜,所以說謝、姜同源。
中國謝姓自西元前823年,至今已有2820多年的歷史。
東晉傑出的政治家、著名軍事家和文人謝安(申伯38世孫),
字安路,出身于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謝氏名門。謝安的統籌安排下,
由謝氏骨幹統領的[北府兵],取得了淝水之戰的勝利,
保護了江南的民族文化,延緩了南北朝對峙的局面。
因為這樣使得謝安及其家族的聲望達到了頂峰,
他是東晉中興的功臣、是民族英雄,為中華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
作出了卓越的貢献。『謝』是中國有名的世家大族,尤其是在六朝時,
謝族世代簪纓,高貴無比。謝氏的黃金時代,
始於兩晉,而特盛於南朝(宋、齊、梁、陳四朝)。
謝姓南遷至閩、粵一帶,為時較遲。根據『崇正同人系譜』的記載,
到宋末景炎年間,才有一位江西贛州寧都的謝新,隨文天祥勤王,
收復梅州,並擔任梅州令尉。他的長子謝天佑後來定居梅州的福鄉,
謝新成為謝姓南方的開基始祖。
謝姓郡號:(1)謝氏以申伯主流於河南地,以『陳留』為郡號,
(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 (2)西晉謝纘,世居陽夏,永嘉之亂,中原士族,
大舉南遷,纘子『謝衡』徒居『會稽』為郡號(今江蘇省吳縣)。
(3)謝衡之孫『謝安』,年少有名氣,徵辟皆不就,隱居『東山』為郡號。
安晉堂:堂祖謝安,謝安在晉朝淝水之戰中,攜其侄謝玄大敗苻堅,
使晉朝轉危為安,因此便得此堂號。
另外關於謝姓堂號『寶樹堂』,有坊間諸多傳聞。
例如:東晉時,謝安一門稱貴,顯赫當朝,有一天,
孝武帝駕臨謝安官府,在園庭裡看到一株長得青翠雄偉的大樹,
便指著這棵樹向謝安說:『此謝家寶樹也』。
其後謝族遂以“寶樹堂”為堂名。
凡是無根據的資料,是不能引用為史料的。
皇帝為九五至尊,駕幸大臣第宅之盛事,在歷史上是罕見,
考正史晉書謝安傳無記載,有孝武帝或前四任皇帝,駕幸謝安宅第之事,
並無相關文獻可考證。而『謝家寶樹』一詞以及寶樹堂名,
唐代以前尚未出現,寶樹一詞,乃由『玉樹』一詞衍變而來。
而將「玉樹」轉變為「寶樹」,關鍵人物是東晉民族英雄謝玄,
據”世說新語”記載謝大傅(安)問諸子侄:
『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
謝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
謝玄是博古通今滿腹經綸的儒將。
他引用”漢武帝故事”(漢武帝起神屋,前庭植玉樹,以珊瑚為枝,
碧玉為葉),自己加入芝蘭二物,因此初唐四傑之ㄧ王勃,
作了一篇轟動當時廣傳千古的傑作”滕王閣序”,
將謝玄所稱的芝蘭玉樹,定名為『謝家之寶樹』。
另外還有少部份人,從他姓改謝姓:秦朝中之射氏,因與謝字同音,
常常被人寫作謝,後人便以謝為姓;舊唐書:衛州人謝偃本為鮮卑族人,
原姓直勒氏,後來改為謝氏。所以謝氏家族有兩個系統,
一個是炎帝神農氏的苗裔,一支則是外族直勒氏之後。
台灣本省人中的謝姓人士,多是魏晉衣冠南渡遷居華南的陳郡謝氏後裔,
及唐、宋以後由華北入閩的謝氏後裔。台灣原住民中,
有平埔族因漢化而改為謝姓的。
1949年國民黨政府來台以後,也有高山族改為謝姓。
明熹宗天啟年間(公元1621~1627年),
福建南安人鄭芝龍與顏思齊設寨於笨港(今台灣北港),
鄭芝龍曾多次招徙福建漳州和泉州沿海的漢人,渡海到台灣墾荒。
漳、泉二州有不少謝氏人加入拓墾行列,成爲最早入台的謝氏移民。
鄭芝龍之子鄭成功,被南明永曆帝封爲廷平郡王,
率領將士數萬人入台,經過八個月的戰鬥,於清康熙元年國懷抱。
鄭成功的部下有個謝賢,任工官,還有個謝岩,任州官,
他們二人於公元1664年前後到達台灣,
是有名可查考入台最早的謝氏人。
明、清時期移居台灣的謝氏人,基本上全來自福建的漳州、
泉州及廣東的沿海地區,有相當一部分人自稱是叠山公
(南宋末期愛國詩人謝枋得)的後裔。近現代,謝氏入台人數更多。
此外,在日本侵占台灣時期,台灣土著曾被迫使用日本的姓“平尾”,
1945年台灣光複後,這些人奉命重新改姓謝。
目前謝姓在新百家姓排名是第34位、大陸排名是第24位、
台灣排名是第13位。而基隆謝氏宗親會,是在民國40年5月成立,
每年都會在農曆5月4日,在慶安宮舉行祭祖典禮。在未有謝姓宗親會前,
在基隆謝姓是以『基隆寶樹堂祭祖會』組織在運作。
該組織創始於明清時代,當時基隆為荒僻之區。謝姓為基隆中元祭,
一開始的原輪值主普之一。光復後民國43年起聯姓會頭次加入主普,
讓之後變成由12姓輪流主普。當時的謝姓,
已經從有中元祭開始,輪值過主普11次。
以上有關謝姓資料,感謝謝氏宗親會提供。
為了讓我更了解中元祭與他們宗親會,特別送了我一本民國87年,
他們輪值『戊寅雞籠中元祭』時,所發行的精裝本紀念專刊,
專刊裡有很完整的記錄,當年整個籌劃與活動進行的過程。
當翻那本87年中元祭專刊時,看到了很多認識的人,
他們年輕時的照片,再去對照現今的模樣,
真的是時光快速流逝,歲月不饒人。而當年在活動組織裡,
有些人並沒有位居要職,但今年所扮演的角色就不同了。
這代表了,真的是靠各姓氏宗親會的人,一棒接一棒的薪火相傳,
才能讓基隆中元祭基隆中元祭,這樣延續舉辦至今已159年,
更被政府明定為『國家文化資產』之國定重要民俗。
沒有這些宗親會人的努力,就沒有今天的基隆中元祭。
今年算是我用相機,記錄基隆中元祭以來,最完整的一次。
因為活動\從籌備階段開始,宗親會就有人不斷的提供訊息給我,
並要我去拍照。只不過有些過程的照片,
因為沒有寫文章分享,所以並沒有發表出來。
七月中元節最具傳統的 - 2013基隆中元祭『市區放水燈遊行』(中)
的介紹,就到此結束。本篇文章也將同步發表在,
FB裡的『基隆旅遊』粉絲團中,
粉絲團是我成立的,歡迎有FB帳號的朋友點讚加入,
粉絲團將會有相關的基隆旅遊資訊,分享給大家,等您喔!^_^
Billy的啐啐唸
大家如果想認識我,可以在Facebook把Billy Lo加入到你們的好友裡,
只要不是在家網路創業的帳號,基本上我都會同意^_^
朋友 如果喜歡 麻煩推薦在下 感恩啦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