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納葛拉特觀景台,遠眺賞壯麗冰河

策馬特->馬特洪峰冰川天堂

由於海拔高,小馬特洪峰的山頂終年低溫,也讓此處成為策馬特最為著名的夏季滑雪勝地!
策馬特冬天以滑雪等雪上活動為主要號召,在其他季節裡,這裡則是健行愛好者的天堂,漫步在阿爾卑斯山間,除了可以以各角度欣賞馬特洪峰的美景之外,還可以與許多野生動物相遇!
此外,欣賞葛內葛特冰河(Gornergrat)之壯麗美景或乘空中電纜前往海拔3,820之小馬特洪峰(Klein Matterhorn)體驗冰洞,亦是當地炙手可熱的行程

出發前,先到超市報到,因為今日午餐自理,將在山頂上野餐,所以愛吃甚麼就買甚麼!

建議洋蔥式穿法,一件件加上去穿著,還要帶太陽眼鏡因為山頂都是白雪會雪盲,怕冷者需備圍巾ˋ手套ˋ帽子(最好還有暖暖包)
登頂後,在天氣狀況佳的情況下還可遠眺到28座阿爾卑斯群峰,拿著票卡準備上纜車~
越近看越覺得它的神秘,難怪這麼多人想征服它,真是了得

岩石中的高山纜車可以將我們送往阿爾卑斯山區海拔最高的觀景平台,這裡可以充分領略海拔4,000公尺壯麗雄峰的風采
好高好恐怖~ㄚ我不適合當冒險家我知道

歐洲最大的夏季滑雪區就是“馬特洪峰冰川天堂”,根據雪況,這裡共有21公里的滑雪坡道

這大家都很熟悉的瑞士三角巧克力(Toblerone),形狀的意念來自馬特洪峰,包裝上亦以馬特洪峰為商標

很冷ㄋ,不要看天氣還不錯,其實山上冷颼颼風有大.冷斃了

這樣搭配吃,蠻不錯的!跟搭配哈密瓜吃有異曲同工之處
近距離的貼進剛剛在纜車上看到的美景
查理一直很想嘗試的遊戲~


任憑外人怎麼誘惑都不為所動.....因為牠都一直保持那個姿勢

下午有自由行程(哥納格拉山探索),我沒參加,因為早上太早起拍日出,還有我想留在這小鎮上再細細回味這種慵懶~

(有國鐵卷參觀這裡免費,不然得買門票)
博物館內展示著首次登頂的隊伍,在下山時發生山難的圖片(圖片摘自網路)

這條斷繩使得首次成功登頂的隊伍在下山失事後,引起軒然大波
(圖片摘自網路)
參觀完博物館,又沿路逛去超市,這一路上看不盡的美食看不完的美景,策馬特真讓人流連忘返,愛死你了!
明日早餐決定跟查理一塊留守吃泡麵,有廚房甚麼都好談,所以買了青菜跟雞蛋還有牛奶ˋ水果
很好吃的巧克力奶昔
瑞士不是很多牛嗎?牛奶應該不錯喝......

帶了三種口味,吃我的肉燥米粉吧!

對於沒跟去哥納格拉山我一點都不覺得可惜,因為在這裡悠閒一下午也是很棒的感覺!
親愛的床床....偶來啦

馬特洪峰攀登史
馬特洪峰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後一個被征服的主要山峰。
原因不只在於攀登技術上的種種困難,也在於此峰陡峭的外形給予早年攀山者的心理恐懼。攀山家們大約於1858年左右開始嘗試征服馬特洪峰,他們多數選擇從南邊登山,事實上南面路線比較困難,他們經常發現自己身處濕滑的岩石上而決定放棄前進。
1865年7月14日,愛德華溫柏、查爾斯賀德森、弗朗西斯·道格拉斯(Francis Douglas)、道格拉斯·哈多(Douglas Hadow)、米歇爾·克羅(Michel Croz)和彼得·陶格瓦爾德斯(Peter Taugwalders)父子從策馬特登山,成為首支成功登上馬特洪峰的登山隊。不幸地是,下山的時候米歇爾·克羅、道格拉斯·哈多、查爾斯·赫德森和弗朗西斯·道格拉斯四人發生意外,墮進1,400米以下的冰川裡身亡。事後,除道格拉斯的屍首不能尋回外,其餘三人都葬在了策馬特!
三天後,讓-安托萬·卡雷爾(Jean-Antoine Carrel)帶領的團隊成功從南邊登頂。尤利烏斯·埃利奧特(Julius Elliott)在1868年成為第二支從策馬特登頂的登山隊,同年約翰廷得樂、J·J·馬基納斯(J. J. Maquinaz)與J·P·馬基納斯(J. P. Maquinaz)成功跨越山峰。露西渥克和梅克布雷武特在1871年分別成為首名及次名攀登馬特洪頂峰的女性。
現在,登山者一年四季都可從馬特洪峰的每個面或山脊登峰。在夏季由策馬特從Hörnli上山的人駱驛不絕。登上馬特洪峰需要一定技術,但對老手來說不算困難(難度評級為AD,請參閱難度評級),在部分路段更設有固定繩索輔助登山者。雖然如此,每年總有數人因為缺乏經驗、落石或路線太擁擠等原因而意外身亡。登山者通常先由策馬特乘黑湖纜車(Schwarzsee Cable Car)上山,然後步行上海拔3,260米的Hörnli-hütte,在大石屋裡待一晚。登山者須於第二天早上4時出發登頂,以確保他們可以在下午的雲霧及風暴到來前平安下山。
除Hörnli外,登山者可選擇其他路線如義大利脊(Italian Ridge)(難度評級為D)、Zmutt Ridge(難度評級為D)及難度最高的北面路線(難度評級為TD+)(到1931年才被施密德兄弟(Toni Schmid與Franz Schmid)征服,因此該路線又稱為施密德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