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是非常有名的六祖惠能偈語,相信大家都聽過。
傳說惠能跟隨五祖弘忍學佛時,有一天年事已高的弘忍為傳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來考驗他們。
弟子神秀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弘忍認為未見本性,未傳衣法。
惠能聽後提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弘忍見後,遂傳衣缽,定為傳人「六祖惠能」。
日後,佛教禪宗就是六祖惠能在廣東寶林寺(現南華寺)弘法而發揚。
最神奇的就是,六祖惠能圓寂後,肉身不壞,一直恭奉在現在的廣東南華寺中。
六祖惠能肉身多次被盜,甚至還有信徒盜其首,終被尋回,最後用漆塗其全身保護,所以現在六祖惠能的肉身是咖啡色的。
這次有幸,竟然可以親身來到這擁有1500多年歷史的南華寺,參拜六祖惠能金身,有此因緣,感恩滿心。
粵北行第二天,一早我們驅車前往韶關市,本次主要遊玩的粵北地區就在韶關市,位於廣東省北部,與湖南、江西交界處。
可不要小看擁有二千多年的韶關市,佔地18385.01平方公里,幾乎是台灣的一半,是座歷史文化名城。
來到粵北的第一站,便是前往位於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南4公里處曹溪畔的「南華禪寺」。
▼古樹參天,就可知這裡有一定歷史,我在山西太原的晉祠也見到很多這樣的古樹,相當雄偉,樹下是座土地公廟。
▼南華寺以前叫做寶林寺,經過幾次更名,宋開寶元年(968年),宋太祖趙匡胤賜名「南華禪寺」,沿用至今。
▼寶林道場就是早年六祖惠能宣揚佛法的地點。
▼歷史悠久的神龜。
▼過了第二道山門後,來到天王寶殿。
▼天王殿建於明成化十年(1474年),殿正中供奉彌勒佛像,兩邊是四大天王,後面供奉韋馱像。
▼進去後不能拍照,不過格局跟台灣一般大寺雷同。
▼大雄寶殿建於元大德十年(1306年),香火鼎盛。
▼雖然很多文物都是後修的,但還是很有古味。
▼遊走之間,不妨抬頭四處望望,這裡多是重檐歇山頂,很有味道。
▼進來後,鐘樓、鼓樓左右相對,樓高各三層,鐘樓裡的銅鐘是宋代所鑄,聽說現在還有晨鐘暮鼓呢。
▼這天南華寺雖然比較熱,但是陽光普照,午後寺內光影穿梭,相當美麗。
▼讓旅人不禁駐足流連,不捨離去。
▼這裡香火相當鼎盛,不少香客參拜,大陸的香爐與香跟台灣都不太一樣,每次去看都覺得他們的香怎麼那麼大。
▼除了香爐外,還有香客將香放在爐邊,應該是當地的習俗吧。
▼清香一柱,善男信女只求平安健康。
▼這種傳統的重擔歇山頂就是有兩層屋簷建築,常見在大陸歷史悠久的宮殿、寺廟建築。
▼廟門的八角銅環精雕細琢,還有個囍字,不曉得是什麼意義。
▼大雄寶殿內供奉的就是三寶佛(中:本師釋迦牟尼佛、左右:東方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每尊高8.3米。
一般藥師佛都會托缽,這裡好像是托吉祥塔,這我就沒見過。
▼左右四周是彩繪泥塑五百羅漢,面貌、姿態各有不同,大家可以細細端詳有什麼不同。
▼大雄寶殿後方供奉觀世音菩薩,兩邊是金童玉女。
▼穿越大雄寶殿後,隨即見到一藏經閣,讓人不禁聯想起武俠小說的藏經閣,裡面是否也藏有很多奇世武功。
▼藏經閣旁有一棵很大的菩提樹,也就是釋迦摩尼佛頓悟的樹,印象中我好像沒看過菩提樹呢。
▼藏經閣一角,這就是單檐歇山頂,只有一層屋簷。
▼呵呵,透過菩提樹的陽光,有種佛光普照的感覺。
▼前面看了很多後來新蓋的文物,終於有古物了,這是武則天頒佈的聖旨,後面還有印章呢!
▼萬歲通天就是武則天的年號。
▼靈照塔,唐朝初建時為木塔,宋朝改為磚塔。
▼南華寺裡現在多是重建的新寺廟,只有這座是真正古老的建築,但是我忘記這座是什麼了,不過非常有味道。
▼這裡就是供奉六祖惠能的殿堂,遊客必來參拜。
▼六祖惠能有玻璃保護,反光的嚴重,不過上網搜尋就會有清楚的圖片,能來此參拜也是有緣。
▼本來後方還有個九龍泉,但因為施工就沒有去了,在此折返,見一方丈室,有點歷史呢!
▼遊經此處,忽見美麗斜射光,趕緊按下快門留住這個美好時刻。
▼光影扶疏,感覺相當幽靜。
▼從另一角度拍攝藏經閣,聽說這「藏」應該念「ㄗㄤˋ」,不是「ㄘㄤˊ」。
▼看不出這是什麼法器,摸一摸求取平安。
▼以燈油燃香。
▼每個小細節都充滿古味,我超喜歡這些有故事的古蹟。
▼廁所旁看到這奇怪的樹,研究半天,懷疑兩棵夫妻樹應該是人工製造來扶持旁邊那棵大樹,這樣大樹感覺很像小三耶...XD
▼這石獅背的紋路好美,雕的很細緻。
有機會來到韶關,千萬不可錯過這座集歷史、宗教、文化的南華禪寺!
【南華禪寺】
座落于韶關市區東南22公里的曹溪之畔
交通:
鐵路:可以從廣州搭乘火車或是高鐵(動車)前往韶關(45分鐘)。
韶關火車站乘公交1、2、3、4、9、10路可以到達南華禪寺。
從韶關市出發到附近各景點均有旅遊車,一般以中巴為多。
也可以包車遊覽四周景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