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著緩慢的渡假氛圍,一切慢慢來的環島旅行,
不需遊大山玩大水,旅程同樣可以愜意無比,
離石梯坪大約十分鐘車程的小部落~港口,
少了人聲鼎沸的喧鬧聲,卻多了靜謐的迷人丰采。
原住民語中的Makota'ay(馬古達愛),是指溪水混濁的意思,
當年港口部落的祖先從綠島遷至此地時,
因看到部落旁的溪水混濁,就將此地取名為Makota'ay。
進入這迷你的部落,映入眼簾的是顛覆了我這個都市人的傳統思維, 梯田可不一定都是身在此山中,勤奮刻苦的阿美族人,
順應地形開闢而成的階梯狀水田,也成了部落的奇觀。
劃過天際跨越兩岸的長虹橋,就位於部落內, 這裡也是每年夏天,令人熱血沸騰的泛舟活動終點站,
熟悉的秀姑巒溪,也是許多年輕朋友們不曾忘記的著名景點。
「秀姑巒」其實是阿美族語中「奚卜蘭」演變而來, 原為「在河口」的意思。
而奚卜蘭島就位於秀姑巒溪的出海口位置, 雖然文獻記載此小島外型因像極了兩隻獅子,在相爭一球而命名為獅球嶼,
說實在,在港口國小的舊堤防前駐足以及揣摩許久的我,
可能是慧根不夠吧!還真的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好山好水當然少不了好風光,隔著寬闊的秀姑巒溪, 對岸是另一個光聽名字就讓人感到悠閒的小部落~靜浦!
走在寂靜的部落之中,一草一木都是那般的輕柔, 儘管只是孤單的綻放著,卻也讓人心曠神怡。
濃濃原民風的木雕信箱,更是別具巧思, 標示清楚的屋主姓名,郵差送起信來應該會輕鬆不少。
儘管雜草叢生,屋頂快被枝幹所覆蓋的老糧倉, 即使荒廢許久,這種古樸純淨的老味道,總是能吸引我的目光。

藍白相間的小雜貨店,雖沒有地中海的FU, 卻也是你我兒時最容易流連忘返的處所,儘管物換星移,小7林立,
也只有在這寧靜的小部落裡,可以遇見那段回味無窮的美好時光。
恣意的遊走,是在部落裡尋奇的最佳途徑, 順著比直的小徑而下,港口國小就在不遠的前方。
這裡也是一嫂大專時期,暑期救國團團輔的駐紮地, 當然也會有她滿滿的美好回憶。
總共六班,31個學生的迷你小學,隨時都有可能走上廢校的一途, 趁著此行,緊緊把握住在這的每一分每一秒,讓一嫂好好回味過往的點點滴滴,
這裡的小朋友幾乎都是阿美族人,當然要展現一下原民學校的特色囉,
在這裡,教室班級的名稱,皆用阿美族的階級來命名。
Palalanay代表著三年級,在阿美族的年齡階層裡, 是代表著專做維護部落道路、上山開路的工作。
每個年級的班級牌,都是由各年級師生親自製作而成的圖形, 除了剛剛看到的羅馬拼音之外,背面使用的則是漢字直譯,
這面米阿伐待,就是一年級的Miafatay,
代表的意思是專做公差、勞務雜役服務等工作。
司令台的正面,有著阿美族勇士的彩色圖騰, 但是搭上國旗與國父的遺像,顯得有點突兀,
倒是背面的牆上,塗上了色彩濃郁的可愛圖騰,
阿美族人捕魚的英姿,在這面牆上則是展露無遺。

小而美的學校,少了高科技所帶來的衝擊, 隨意滋長的一草一木,處處充滿著迷人的風韻。
這一切的一切,在我這外來客的眼中,總是那麼的自然純真。
隱身於樹叢之中的長虹橋,就像是待嫁的閨秀那般,與我深情對望著! 迷人的身影,恰似一抹嫣紅,讓人愛戀。
校旁原有的堤防,是一嫂當時與團友們閒暇聊天看海的最佳位置, 因為地形地貌的改變,原本可以望海的堤防,早已淹沒在荒煙漫草之中。
景物儘管有所變遷,美好的回憶卻深植在腦海之中, 雖然港口只是花東海岸線上一個不起眼的小部落,
但我想,應該還是有很多人跟一嫂一樣,有著訴說不盡的美好心情。
景點資訊:港口國小
地址: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9鄰43號
電話:03-8781037
交通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