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英國人監造的東湧燈塔被稱為小希臘,已逾百年,但那天我們經過這裡,真不敢相信眼前竟然有豬圈、雞寮。阿銘哥說早期運輸不方便,這裡的留守人員就在房舍邊養豬、養鴨,可以自給自足。我們都開玩笑說,這裡就算用來當婚紗拍攝場景也是很浪漫迷人啊!
離開燈塔,往另一個方向走。一路上步道平坦,相當好走。除了我很喜歡的小燈塔一路相伴,還有許多小生物列隊歡迎。
烈女義坑有這樣一個故事。清末年間,閩海一帶島嶼時常有海盜佔襲侵略。一日,海盜劫掠東引,島上一個漁民遭到海盜殺害,漁民之妻於是逃至此一海蝕崖。眼見後無退路,海盜又想強擄奸淫,漁民之妻不從,於是投崖殉節。
近百公尺的海蝕崖。
烈女義坑一側的「烈女石」岩石,據說是一名女子在此等著丈夫回來而得名,亦有人說從石頭上可以看見一名女子的影子。我倒是沒有慧根,沒看出來哩!
離開烈女石,霧氣似乎有些散去。東引到處有著奇特的岩石景觀,一路上讓我看得目不暇給。
過去,這裡是軍事管制區,進來是需要申請的喔!
其實走到這裡,首先吸引我目光的,是這個斗大的驚歎號!
一線天是一個海蝕溝地形,兩座巨大岩石緊緊相連,上通天,下通海,兩座山崖中間築有坑道,僅靠一座水泥橋相連。阿銘哥要我們仔細聆聽海水撞擊石壁的聲音,相當壯闊。
民國61年的參謀總長賴名湯蒞臨東引所提的「天縫聆濤」。
離開「一線天」,經過當地人稱「小白宮」的「東引鄉公所」。阿銘哥帶我們看「海現龍闕」。
位於加油站旁的小徑下,因迎風面岩石經常受到海浪拍打,將花崗岩地質沖刷出一道缺縫及海蝕門。我們運氣很好,遇到稍有霧氣的天候,海中潛龍若隱若現,感覺更富生命。
從圓圓澳看潛龍。
接著往西引島東面的東澳去。東澳與東引島的北澳遙遙相望,昔日是交通樞紐。
有人說,這像一尊土地公,有帽有眼的特徵,相當有味道。
昔日軍方還在附近岩壁上這留下「同志們辛苦了,請休息一下吧」。
此處佈滿鵝卵石,大夥在逗留許久,東拍西逛,聊得不亦樂乎。
漸漸的,太陽出來了,我也才真的感受到沒有樹木遮蔽的陽光是如此熾熱。
國之北疆。位於西引后澳上方約600公尺的「北固礁」,是我國分布最北的「國土」,不過據說這座小島礁不是隨時看得見,會隨潮水漲退而隱沒或出現,是所謂海市蜃樓嗎?
因為不一定能見著北固礁,為了紀念國之北疆,於是在后澳立起寫著「國之北疆」的石牌。
哈!大夥滿身是汗,回程時阿銘哥還幫大家準備了珍珠奶茶,揪甘心耶!
休息一會,下一個參觀點是「三山據點」。這是一個近年來新設的參觀點,當天為我們講解的是國軍弟兄。
從這裡遠眺,除了可以回望中柱港,還是站在「鱷魚頭」上喔!
(待續)
*台馬輪初體驗
*東引力.慢旅行(上)
*東引力.慢旅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