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吳哥誠摯邀請您尋找屬於自己的吳哥神話^^
吳哥窟聞名世界,相信大家有耳聞,不過您或許不知道,吳哥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呢?事實上,吳哥是個音譯的地名,「Angkor」這個字在古代高棉語中是「城市」的意思。在西元9世紀至15世紀時期,中南半島上的高棉王國盛極一時,為誇耀其強盛的國力,高棉人在此建立起雄偉的建築群,總面積高達400多平方公里。在當時,吳哥可說是最有資格資格稱作「城市」的所在。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代王朝終歸隕滅,但它所遺留下的,卻是千年不滅的人類文化瑰寶。
若要探究吳哥窟,就得從神話著手,但我們不是宗教學者,會覺得不得其門而入,所以一直以來到吳哥窟的客人年齡層都不同於一般東南亞國家,但只要方法對,一定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吳哥神話。高棉人不重視歷史、不在乎文字傳承,但他們有虔誠的宗教信仰。整個吳哥建築群便是基於印度教兩大神話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而建的理想之都。
一般而言,我們常說的吳哥窟其實是所謂的「小吳哥」,也就是吳哥城址中的毗溼奴神殿建築群。由於高棉人虔信宗教,所以對於神殿的修建也採用最高的規格,小吳哥最著名的地方在於其繁複華麗的雕刻,甚至被人譽為「雕刻出來的王城」,長達120公尺的巨幅石刻畫環繞主殿四周,上頭一一細述著印度教的神話故事,獨特的環繞式格局也反映了當時人的世界觀。
有小吳哥,自然有大吳哥。大吳哥即是當時高棉王國的都城,其華麗程度雖不若小吳哥,但建築的雄偉度居吳哥建築群之冠。旅客對大吳哥的第一印象就是高達7公尺的南城門,城上刻有四面佛雕飾;城中最著名的建築為「巴戎寺」,除了層層堆疊的寶塔式建築之外,牆上還刻有三公尺高的加亞華爾曼七世的微笑面容,這就是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巴本宮殿規模甚大,比巴戎廟更高,遠看就像是一座自然形成的山丘,在中國元代著作「真臘風土記」中也有相關記述。其它諸如吳哥古皇宮、癲王台等建築,也都值得一看。
更多吳哥窟的精彩資訊,請上盈達旅遊官網:http://www.comebesttour.com.tw/
更多相關旅遊資訊或新聞,歡迎上旅遊經:http://www.travelrich.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