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老外說著一口很溜的台語,多聊幾句,你就會覺得它根本是披著白皮(或黑皮)的台灣人。Karen就是這種人,她是披著原住民皮的平地人。從為了幫龜毛丁神父出書開了個桃山出版社,到現在在半山腰租了間小房間,得意的跟我說「欸,我今天買到一個神奇的東西呦!是之前我在電視看過的小米醃生肉,超酷的!」我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她這身平地人的皮毛就會完全退去,露出她原住民的真面目。
八百年沒見面,這次跟這位偽原住民約在清泉。
上山的路上經過很多部落,最特別的經過"軟橋社區",沿路的牆面很多彩繪,多到在遲疑完要不要停車時,都還沒錯過!所以也只好停車下來看一下........
柑仔店的老闆娘說是他們這裡的一個外地女婿畫的。
「他只有周休二日才能回來畫,他畫了好久了哦,有二三年了吧!」
我本來以為是社區有共識,請他來畫,但是好像不是降子的「他之前在上面那家畫,我就一直在想要不要讓他畫咧?後來,就想說,畫一下也可以啦!」怎麼聽起來像是追隨著潮流...「他會先構圖,跟我們說哪裡要塗什麼顏色,我們家的就是我兒子放假回來塗的顏色。」
這家老盃盃也開心向我們展示他家的牆面^^
畫一半的貓熊。
哇,這家門口有戴斗笠的辣妹XD 不知道是畫家自己想降子畫的?還是女主人要求的XD
再往上開個三十分鐘,就到了清泉。
車子可以停在頭目廣場;廣場到了六、日會有許多攤販現場原民野味。可以嚐嚐一些小東西。
從廣場過了橋,就可以到達桃山國小和三毛的家。
桃山國小很小很小,整個校園很開放。老師看起來都是平地人,很年輕!
順著指標走,就能走到三毛故居。
是死掉的那個流浪三毛之前在清泉幫丁神父翻譯書時住的地方。
↓右邊紅色那棟是原址。左邊大大的是後來加蓋賣吃的地方。最右邊的樹上還掛著『三毛經常在此樹下冥想』....感覺很像在介紹釋迦牟尼得道的那棵樹................
那天去沒開。不過根據偽原住民Karen的導覽:「裡面沒什麼,就一些三毛和丁神父的照片,空空的。」我想要三毛的fANS會比較有感應。我比較想知道丁神父是有什麼魅力?讓三毛和Karen都願意耗在這裡幫它翻譯出版。
走回橋的另一端。有張學良的"已搬家故居"
張學良被幽禁在清泉13年。紀念館內有一些張大帥的簡介,放在廊上轉角桌上的書可以翻翻,是本簡體書。詳盡說了張學良和趙四在清泉的生活和相片,看了會對這棟故居及清泉更有感覺!
中午了。文化第二,食物第一。
偽清泉人Karen帶我們到轉進來時路口的『老王客棧』吃中餐!
附近的居民平日如果自己不開伙,幾乎都是來這家客棧吃飯。一盤炒麵、炒飯再加個菜就是一餐。
炒米粉比炒麵好吃。潤潤的不會卡喉嘴。
豬腳和白斬雞是事先做功課得知的必點菜色。但是在我們還沒開口前,Karen就搶先點掉了,果然是有在清泉走跳的。豬腳不是像萬臠那種Q感很勁的做法,是放在滷汁中滷到軟嫩好入口,喜歡這個下面墊了筍的滷豬腳;白斬雞的肉質很結實好吃,沾醬一辣一桔醬,難怪是招牌菜。
另外發現它的溪蝦也很好吃,雖然蝦子是大大小小不一,但炸的酥鬆不油,最後吃不完帶走,冷了吃家人也覺得很好吃。
這是過貓。其實我點錯了,因為我怕生雞蛋弄散的鬼樣子,也不喜歡過貓有點澀澀口感。但是,這是我唯一吃過一家沒有怪味的過貓,沒有澀味也沒有苦味。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但是很好吃。
吃完飯太飽四處走走,可以來泡一下將軍湯。(因為張學良"沒搬家前"故居在旁邊)
我心無防備就伸腳下去,好燙哦!Karen說平日遊客沒這麼多時,很多居民會來這洗個澡!
........然後我就不想泡了-.-;;;
其它的清泉天主教堂就不多介紹了~反正又不能吃~我這又不是辦文化之旅~哇哈哈哈~~~
山上的狗特多,可能是因為沒結紮吧!母狗都有大奶奶。小狗到處跑。
而且都躺在馬路中央。按它喇叭走路也很慢.................
丁神父的狗。
(Karen:「你有要找丁神父嗎?」「沒有沒有。」(我找它的狗就可以了!))
偽清泉人買的生肉。
「直接吃嗎?」
「對丫,賣我的丫婆說直接吃!」
「..........妳一定要告訴我吃起來是什麼味道。」
「..........我應該還是會蒸熟了才吃。」
最後要推薦的是山上賣的菜。來山上怎麼能不買菜~沿路都有賣!
我們在老王客棧對面買了二顆高麗菜,要挑輕的,輕的炒起來才脆。
還有這個巨菇(Karen亂取的。「因為它超大的啊!」)爆香蔥段後,加切塊的巨菇和米酒,炒到熟就很好吃了。這種菇不大有菇類的腥味!好吃!
拿出口袋的一日遊小抄,還有這裡那裡,但是人老了,四點就想下山了!(天黑山路難開車)
疲倦老人的清泉一日遊就在跟Karen揮手掰掰後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