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 一日遊 親子 吃到飽 櫻花 秘境

北港朝天宮,祝福的溫柔

輕旅行圖片-1

北港是被媽祖祝福之地。

 

將近四百年前,明朝天啟年間的顏思齊、鄭芝龍來此登陸築寨、移民墾殖,北港成為跟大陸聯繫的重要渡口與貿易重鎮,充滿海盜的冒險開拓性格。

 

走在北港街上,可以感受這個昔日漢人移民墾殖最早的據點之一的風華,賣大餅、糕仔、麻油、老街盡頭(或說起點),就是北港朝天宮。

 

朝天宮不只是北港人信仰中心,也讓環繞朝天宮而生的商圈成為雲林、嘉義自古以來的貿易重鎮,三百多年來,媽祖的香火始終繚繞興盛,溫柔而堅定地守護北港。

如果不是因為北港成為媽祖信仰中心,撫慰飄零來台的人們,北港可能早就因為械鬥、北港溪淤積、遠離海岸而喪失原本的歷史地位。

 

輕旅行圖片-2

 

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來自福建湄洲的樹壁和尚,帶著宋代雕塑的軟身媽祖神像來台灣雲遊,停在北港歇息,起身來離開時,沒想到樹璧怎麼挪移媽祖神像,就是動彈不得,原來媽祖決定不走了,要留在北港。

 

這一停留,就是生生世世三百多年。廣場前咸豐年間雕塑的石獅子,模樣小巧可愛,也見證北港的興盛變化。

 

也因為是樹璧和尚的因緣,讓湄洲媽祖來到北港,朝天宮一直都由僧侶擔任住持,保有全台媽祖廟唯一以佛教進行祭祀儀典的傳統。

 

輕旅行圖片-3

 

後來日治時期,樹壁和尚一脈相承的系統失傳了,現在則由高雄元亨寺僧侶擔任住持,我在朝天宮後面、日治時期曾是義診診所的地方,看到住持從二樓走下來,原來樓上是他的辦公室。

 

北港老的可愛,老的虔誠,供奉媽祖的朝天宮就帶有可愛與虔誠的雙重性格。

 

輕旅行圖片-4

 

抬頭看大殿旁的藻井,這是工藝大師陳應彬的作品,遠望像環環相扣的蛛網,仔細看是十字垂直交叉,呈現一種繁複的美感。

 

輕旅行圖片-5

 

後店有個卍字錦,整面牆都是由「卍」這個字延伸而成,砌上紅磚,塗上黑灰泥,整面牆像個迷宮,非常有趣。

 

輕旅行圖片-6
輕旅行圖片-7

 

我意外發現供奉文昌帝君的文昌祠兩側大門,依據春夏秋冬彩繪了二十四節氣神,剛好符合我即將出版、談台灣節氣生活的《國民曆》(遠流出版)的特質,比如雨水神就是龍王,彩繪大師陳壽彝很有想像力,另外還有天干地支的神像彩繪,擴大門神原本的形象。

 

輕旅行圖片-8

 

除了高深繁複的工藝美學,這裡也是常民生活的重心。許多信徒會坐在大殿旁休息,發呆,因為這裡特別安靜,時光走的特別緩慢。

 

輕旅行圖片-9

 

我看到一旁有幾個婦女用量杯將米裝成一小包一小包,原來是在裝平安米,因為農曆十月十五是下元節、水官大帝的誕辰,也是傳統台灣「謝平安」、感謝五穀豐收的日子,朝天宮會將媽祖保佑的平安米(好幾萬包啊)寄給來此點光明燈的信徒,保佑平安。

 

輕旅行圖片-10

 

大門附近就堆了一包包米(我還以為是水泥),住持法師誦經祈福之後,也會發給鄰近居民保佑平安。

 

輕旅行圖片-11

 

走出朝天宮,附近有志工媽媽們在製作香包,他們從早上工作到下午四點,有空就過來,每個人專注綁香包,有人甚至已經做了二十多年了。

 

北港不只擁有虔誠的媽祖信仰,還有某種激情的人來瘋個性,像正月元宵節炸神轎,和台東炸寒單、鹽水蜂砲並稱台灣三大炮。

 

這個活動俗稱「北港媽吃炮」,將鞭炮放在神轎下點燃,以往只是意思意思搏個熱鬧,後來越玩越大,信徒也輸人不輸陣,從一小圈到一大捆,最後用臉盆裝,甚至是一次放十幾箱鞭炮,後來因為鞭炮都是用大陸製造的,品質有問題,容易失火,才漸漸減少數量。

 

朝天宮特別的地方是供奉六個媽祖,從祖媽到六媽,這是為了因應民間需求、繞境、鎮撫、保佑的需求,必須製造許多分身才能滿足層出不窮的需求。

 

但是三媽四媽五媽六媽可以吃炮,主媽與二媽則不吃炮,三月十九日媽祖生日繞境時,六個媽祖都要出去繞境,這是唯一媽祖集團共同出巡的重大日子。

 

輕旅行圖片-12

 

夕陽西下,站在北港媽祖文物館四樓,一旁是高聳巨大的媽祖雕像,眼前的朝天宮,像座時光流緩的靜靜小城。

 

很難想像元宵節與媽祖誕辰繞境的熱鬧與激情,讓整座北港沸騰搖滾起來。

 

輕旅行圖片-13

 

瘋狂之後,常民信仰歸於靜謐,一切歸於平淡。平淡才能長久,就像宮內的冉冉香煙,綿長不絕。

 

時光易老,風華仍在,走趟北港,體驗老時光,逛逛朝天宮,感受媽祖溫柔的祝福。

延伸閱讀同場加映:北港食遊,要趁早

現在有個再訪北港的活動,可以參考這個網站

輕旅行圖片-14

北港媽祖最疼你,作伙一起遊北港

5000元旅遊基金讓你有玩有吃有保庇

活動網址:http://goo.gl/5Nj5L
 


 

文章出處: http://blog.yam.com/yucw
關閉視窗

儲存至我的收藏

關閉視窗

新增收藏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