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鍵字 : 一日遊 親子 吃到飽 櫻花 秘境

關於疫情升級你需要知道的事|新冠肺炎疫苗怎麼施打、副作用有哪些

Nobel,Coronavirus,Covid-19,Vaccine,Vial,A,Illustrative,Picture,,Doctor,In

目前台灣共採購了三款新冠肺炎疫苗,分別為 AZ/牛津、BNT/輝瑞、莫德納。 3 款疫苗的適用接種年齡為 16 歲或 18 歲以上,接種劑次都是 2 劑。在台灣疫情警戒升級下,到底要不要施打?要去哪裡申請?施打前、後該注意什麼?副作用又有哪些?今天咖編一次幫大家解惑!

新冠肺炎疫苗知識

A,Single,Bottle,Vial,Of,Covid-19,Coronavirus,Vaccine,In,A

(Photo Source:Shuttrestock)

目前台灣共採購了三家國外廠牌的 COVID-19 疫苗,目前首波開打的是 AZ 疫苗。其餘疫苗今年也會陸續抵台,指揮中心會依各家廠牌到貨情形安排符合接種條件的對象依序施打,不同的疫苗廠牌、保護效率和適用對象稍有不同。

AZ/牛津

-接種對象:18 歲以上,孕婦、哺乳、免疫不全者、血小板減少或任何凝血功能異常、急性嚴重感染者等應謹慎評估,對成分過敏或打一劑嚴重過敏者不建議施打
-對變異病毒的保護力:英國變異株 B.1.1.7:中和活性下降約 9 倍/南非變異株 B.1.351:保護效力低於 25%
-接種劑數:接種2劑,間隔 8-12 週
-疫苗屬性:病毒載體疫苗
-保護效力:第一劑:76%/第二劑:82%
-嚴重過敏反應:英國:百萬分之 17.9/韓國:百萬分之 4.5
註:丹麥已於四月中宣布,因為疑似會造成罕見但嚴重副作用而完全停用 AZ 疫苗,陸續也有十幾國跟進。

BNT/輝瑞

-接種對象:16歲以上,如果哺乳者屬建議接種對象(如衛生工作者)則建議施打,免疫低下者應經過評估,對疫苗任何成分有嚴重過敏史、多數孕婦不建議施打
-對變異病讀的保護力:英國變異株B.1.1.7:不變/ 南非變異株 B.1.351:中和活性下降約 10倍
-接種劑數:接種 2 劑,間隔 3 週
-疫苗屬性:信使核糖核酸疫苗(mRNA)
-保護效力:約 95%,尚不清楚保護期維持多長
-嚴重過敏反應:英國:百萬分之 21.1/美國:百萬分之 5

莫德納

-接種對象:18 歲以上, 如果哺乳者屬建議接種對象(如衛生工作者)則建議施打,孕婦、虛弱長者應經過評估,對疫苗任何成分有嚴重過敏史不建議施打
-對變異病毒的保護力:英國變異株 B.1.1.7:無顯著差異/南非變異株 B.1.351:中和活性下降約 6 倍
-接種劑數:接種 2 劑,間隔 4 週
-疫苗屬性:信使核糖核酸疫苗(mRNA)
-保護效力:約94%,尚不清楚保護期維持多長
-嚴重過敏反應:美國:百萬分之 2.8

註1:新冠肺炎疫苗陸續在各國開打,相關數據會因接種人數擴大而持續變動。
註2:本數據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彙整英、美接種情形之資料,擷取時間為 2021 年 3 月 6 日。

我可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嗎?

健保卡公費接種疫苗

(Photo Source: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由於台灣疫情在國際上來說算相當穩定,國內感染新冠肺炎人數較少,因此多數民眾體內都沒有抗體,為了保護民眾不被病毒侵襲,就必須透過施打疫苗來誘發人免疫反應。

如果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或者在接種第一劑疫苗後立即過敏反應者和年齡未達標之孩童目前建議不適合接種疫苗,孕婦則需洽詢醫生的建議再做決定。

接種對象限制

目前公費施打對象以指揮中心列出的 10 大族群依序施打,分別為:
1.醫事人員
2.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
3.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
4.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例:外交公務出國人員、拜表國家出國之運動選手)
5.維持社會運作之必要人員(例:警察、憲兵)
6.機構及社福照顧系統之人員及其受照顧者
7.維持國家安全正常運作之必要人員(例:軍人、國安單位人員)
8. 65 歲以上長者
9. 19-64 歲具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
10. 50-64 歲成人

公費疫苗最新施打狀況已於 5 月 10 日 開放軍人(第 7 類)及 65 歲以上長者(第 8 類)族群開始接種 COVID-19 疫苗。目前全台有上百家醫療院都有分配到 COVID-19 疫苗,當地衛生局人員會協調、通知接種者到指定醫療院所。

目前我國COVID-19疫苗優先提供公費對象接種,民眾不用負擔疫苗費用,6月7日起也無須負擔其他行政費用。未來將會依序逐漸擴大至全體國民皆能公費接種,目前更無自費接種規劃,並無所謂「自費負擔」之問題存在。

接種疫苗風險、副作用有哪些?

COVID-19 疫苗副作用頻率

(Photo Source: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相信很多人都在猶豫是否接種 COVID-19 疫苗的原因,都是害怕施打疫苗後未知的副作用,國際上也傳出許多國家暫停施打 AZ 疫苗的消息。截至 5 月 13 日台灣累計接種人數 151,997 人,其中公費 118,312 人,自費 33,685 人。當中累計共有 508 例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其中 31 例為疑似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反應。

施打前、後該注意什麼

公費接種者記得準備健保卡以及身份證明文件(例:醫事人員職員證、警察識別證等)。
在施打疫苗前最重要的就是身體狀況是否許可,如果本身正在生病當中,一定要洽詢專業醫師的意見,病等病情穩定後再進行接種,以免產生嚴重不良症狀。平常有在服用任何藥物的民眾也要詢問醫師的建議,評估是否可以接種疫苗。

施打完疫苗後,需要在現場休息 30 分鐘,這段期間建議民眾要放鬆心情,感受一下身體有無異常,任何不適都要立刻告知在場醫療人員,若無異狀就可以回家休息,記得施打完疫苗後可以多喝水、休息。根據臨床試驗數據,在接種疫苗後有 8%-16% 的發燒機率,但多數情況都在 48 小時內會緩解。

在接種 COVID-19 疫苗後,可透過疾管家 「Taiwan V -Watch」系統進行資料填寫與註冊,系統將主動推播告知須回報健康狀況的日期,並透過簡單的問卷進行健康追蹤,系統並依據使用者回報情形,給予合適的關懷或就醫建議。系統也會通知第二劑疫苗的接種日期。

未接種COVID-19疫苗的民眾,也可藉由疾管家 V-Watch 專區,瞭解目前國內提供的疫苗種類、接種劑量、保護力、副作用、接種後之注意事項等資訊。

副作用有哪些

根據研究數據,接種完新冠肺炎疫苗後,身體不適症狀大多會集中在後兩天內,目前疾管署統計出,通報症狀主要包含發燒、頭痛、肌肉痛、注射部位紅腫痛、發寒、疲倦、紅疹、關節痛、皮膚癢、嗜睡等。以台灣目前採購之三款疫苗副作用來看,AZ 疫苗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BNT/輝瑞疫苗以及莫德納疫苗則是注射部位疼痛。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以 AZ 疫苗而言,在接種第一劑後,症狀就會出現,第二劑症狀會更輕微;另外,BNT/輝瑞疫苗和莫德納疫苗等疫苗屬性為 mRNA,第二劑副作用會較大,如施打第一劑沒有發燒者,第二劑也會發燒。
在施打疫苗大家盡量保持平常心,心情起伏不要太大,在出現任何症狀時也不要過度驚慌,即時回報自身身體狀況,才能得到專業的醫療協助。

自 5 月 5 日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實施不支薪疫苗接種假。接種疫苗後如果發生不良反應,自接種之日起至接種次日 24 小時內,都可以申請疫苗接種假。請假者只需有疫苗接種紀錄卡就可申請,不用額外附就診證明。

咖編再次提醒,疫苗保護力並非 100%,為預防疾病的發生,也保護其他人的健康,即使完成 COVID-19 疫苗接種,也要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從國外返台時一樣需依照指揮中心規定執行入境居家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該做的一樣都不能少!

文/Iris Hsu|Tripresso 旅遊咖編輯群

防疫最新狀況 #小別勝新冠
更多防疫情報:

疫情升級|社區感染、疫情警戒分級懶人包
疫情升級|各縣市防疫最新狀況、旅程延期&退費
疫情警戒升級企業怎因應?
一次搞懂!旅遊各警示分級、居家隔離及檢疫差別

關閉視窗

儲存至我的收藏

關閉視窗

新增收藏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