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2024年森川里海藝術季:打卡新社梯田地景藝術作品,順遊周邊景點美食!
睽違3年,今夏又迎來2024年森川里海藝術季,今年也有8件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在豐濱四部落內,探索土地、自然與部落之間的親密聯繫,2021年沒有錯過,2024年當然也要探訪這些從土地長出來的藝術品。
2024年森川里海藝術季|特色介紹
今年颱風特別多,這也造成許多戶外的地景藝術品仍還在展示期間內,成為風災後的遺憾物。不管是南迴藝術季、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縱谷大地藝術季,甚至是本篇記錄的森川里海藝術季,有許多新作及歷年作品也因風災走入歷史,衷心的覺得婉惜,慶幸的是今年森川里海藝術季在康芮颱風前先行逡巡,才能留下、分享、記錄這些美麗的作品。
2024年森川里海藝術季|展示地點
2024年10月10日(國慶日休假)邀二位姐妹一起來到豐濱追藝術作品。當然,來之前便先做些功課,才能順利在一天內探訪這些作品,今年森川田海藝術季作品有8件,但其中一件是在月洞內聽故事,這個似乎是需要預約,故跳過月洞,成功追到7件,走光豐公路橫跨到海岸線,習慣上由北往南探索。先來到豐濱新社,位置大約在台11線43K,有一件藝術作品就在新社梯田展示。
花蓮豐濱鄉新社村「森川里海」站到了!這解說牌有針對森川里海這名詞做一個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在新社梯田南北二處有各一作品(同一件)
新社梯田
新社梯田在花蓮海岸線也是許多人會來拍攝的地方,尤其是第一期稻夏季收割前,金光閃閃的黃金稻浪一直延伸到太平洋去的視覺觀感很驚人。不過因海岸線水源有限,部分能耕作的農田一年大都只耕一回,所以每年上半年,新社梯田還能看見水稻景色。而在下半年後就呈現休耕狀態,不過天氣好時,因緊鄰太平洋,景色還是很美。
底圖二張是2022年的新社梯田,每年大約在6月中旬後一直到7月中前是收割期,要看見這樣美的海稻田就真的是季節限定。
2024年森川里海藝術季|作品(一):一起來吧!土地上的「染」
- 藝術家:陳淑燕。
- 創作媒材:薯榔塊莖、布、烏泥、鏽鐵、箭竹、漂流木。
- 位置:豐濱新社梯田南北側各一件(台11線43K)
這是南側的作品,在梯田間,車停下來後一眼就看見了這一處緊鄰太平洋的新社海稻田。一年似乎只有一獲,10月10日這天農田是進入休耕時段,可能是前一天下過雨,農田泥濘,小心翼翼走在田梗裡。
創作說明
用染來串連部落、用染來連結人與土地的親密關係。染是滲透、是影響、是時間的累積,更是彼此深刻的連結成為一體,也是和環境相互的依存和轉變。透過染色的過程,邀請部落的人一起來參與,用森林土地裡的薯榔染料徒手染布,用休耕後稻田裡水牛洗澡打滾過的泥巴來媒染,以染的行動參與,讓部落人的身體與心聚集,一起互動呼喚出早年使用土地材料的許多回憶,重新和自然土地親密連結。
2024年森川里海藝術季|作品(二):山海同坐
- 藝術家:羅婕如、黃俊男。
- 創作媒材:木結構、棉布、礦泥染、藍染。
- 位置:豐濱復興部落(復興部落產業道路邊)
接下來尋找第二件作品,從新社社區轉進復興產業道路,沿著產業道路上來幾百公尺,就在路邊就能看見作品位於稻田間。這條產業道路一直往內開進去會抵達復興無菸部落。
創作說明
於日常的浮光掠影,一盞茶,蘊含山海同坐的悠然豁達與敬意,亦是觀看萬物流逝的無常之席。「山海同坐」旨在展現復興部落獨特且居高臨下的山海風景,運用茶席的元素表達自然與生活的深層連結,席上的茶具、染布與自然元素承載山海的生活記憶。並以當地泥土與藍靛等自然素材染布,風吹則靈動翻飛,展現大地色彩與日常變幻流逝的無常之美,這件作品現場看很驚艷,風吹一層一層的染布自然舞動成波浪般,很好看~
前頭在新社梯田時農田是休耕狀態,到了復興部落,驚喜發現這裡的農田仍有二期稻作。綠油油的看著舒服,想必這裡水源較為充足,因作品立於水稻間,在中間設有步徑,走進來後…哇…有茶桌…欣賞作品在酌情喝杯茶,那感覺也太浪漫了(笑)。
從作品位置處往前,綠油油的農田配上遠方的太平洋,景色怡人,難怪作品叫「山海同坐。創作者想讓於人在山海稻田的茶席中,觀看光影與風的流動,感知自然細微變化,重新找回內心的寧靜與悠然愜意,這整個感覺真的非常的棒唷~不過可惜的是這座作品在康芮颱風來襲後,只剩茶桌…嘆…
2024森川里海藝術季今年邀集8組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分別在豐濱新社、復興、貓公與港口4個部落展示,活動期間:2024年9月14日至2024年11月17日,但因展示期間逢康芮颱風來襲,吹毀了大部分的作品,所以部分作品在活動還沒結束前就已拆卸。這是比較讓人覺得婉惜之處,好在,颱風前我同好友便來參觀過才能有影像留存。接下來來到貓公部落。
2024年森川里海藝術季|作品(三):植物誌轉印術-給離鄉族人的備忘錄
- 藝術家:張恩滿。
- 創作媒材:木材、石膏板。
- 位置:花51線(0.6K)八里灣產業道路。
創作說明
追朔「備忘錄」拉丁語字源memoro所形成的動名詞,意為「應該被記住的」,阿美族mi為「拿取」的驅動詞,也是生命與生存的原始驅動,不論是在原鄉採集與傳統文化慣習有關的實用植物,或是都市原住民收集廢板材在城市邊陲建構生存空間,將兩者生活經驗做一造型結合。這件作品個人覺得非常特殊,因為是拓印植物。
在來到現場時,我們一度以為找錯方向,後來才發現在一塊大木板上有亮點。一格一格的小框就是一作拓印植物作品,而且每一格都是由不同的植物所形成,第一次見到植物拓印的作品,很新奇而且很有趣。
用最簡單的木板、石膏板為主要媒材,結合阿美族的語言與文化,透過融合植物拓印和廢棄材料,表達出原住民在現代社會中的文化記憶與生存狀態,這樣的作品讓人印象深刻。
仔細看每一小框,真的都是不同植物的拓印,而且大都也是鄉下常見的植物,真是大開眼界,不過康芮颱風來襲後,這樣的木板想必也被吹毀了,真真可惜。
2024年森川里海藝術季|作品(四):看不見的風景
- 藝術家:洪琳茹、黃建寰。
- 創作媒材:鐵件、木板、鐵鋅烤漆浪板、回收浪板、影像紀錄。
- 位置:豐濱貓公部落(台11線51K)
在貓公部落有二件作品,除了上頭的拓印植物之外,在豐濱公墓南下左側,約台11線約51K處也有一件,路過很容易就錯過,行到此可以開慢些。
創作說明
我遇見的深藍是你口中的日常,而你的日常是我遠道而來的風景。作品主體如同一個端子牽繫著遠行離鄉的遊子,也感慨著門內逐漸凋零等待伊歸的繫念,透過「以物易物」以新舊藍色鐵皮交換的方式與地方交往,在替換的過程和居民建立連結與關係,歲月在鐵皮留下的斑斑鏽跡,猶如烈日下眾人汗水如筆在身上畫下的勞動印記……面向海洋的方向直指最大深度的藍,是你經過的日常,回應著家屋的座落與鐵皮的鏽藍,讓好的光不被遮擋的美好寓意。海浪一波波仿佛召喚著遊子的歸返,也牽引外來的我們在這短暫交會的時刻成為他方的歸人,遇見這片看不見的風景。
感覺就是廢屋利用改造,有巧思,而且紅磚牆面上已長出許多植物,讓人不禁讚嘆植物生命力的強韌。特別喜歡這樣老舊紅磚,拍起來也自帶美感。
這件作品緊鄰太平洋,若是天晴出太陽,相對也會是一處絕佳的觀海之地。站在小屋內就能欣賞大海,雖說當天天氣不太理想,但眼前即是一望無際之太平洋,心曠神怡,還是很舒心的,這作應該沒有被康芮吹倒吧?
2024年森川里海藝術季|作品(五):水平線向東
- 藝術家:陳冠華、大武山工作隊。
- 創作媒材:竹子。
- 位置:豐濱港口部落石梯坪海稻田(台11線63.5K)
繼續往南來到港口部落的石梯坪,在這附近就有三件作品展示,二件在石梯坪海稻田間。
創作說明
在台11線沿岸,觀光園區的劃分、私人土地的使用、或缺乏整理而生長的路樹雜草,讓看見海洋、抵達海岸變的遙遠,從海岸的命名、文化、祭典到生活方式。太平洋都是海岸阿美族的文化根基,也是無論居民或遊客的目的地,作品以「回到太平洋」,為思考主軸,在台11線旁的海稻田,以「竹鷹架」的構造方式,蓋出一條「指向東方的線」,透過創作召喚大家已經習以為常的日出、太平洋,也透過這樣的方式跨越「他者」和「我群」之間的隔閡,回到最初其實我們都是來自太平洋的某處。
當天來時,本想走這竹鷹架一路向東,不過,現場入口處封閉,也便不敢跨越,當時想著這不知道是不是能走的?若能走應該也會有人數限制吧?現在不用想了,康芮來過後,應該也走入歷史,可惜呀…
這裡是石梯坪海稻田的位置,如大家所看見的畫面這裡二期稻也是休耕,所以想要拍海稻田的朋友,請在上半年度來吧!
底圖是2022年的收割前的畫面,雖然比新社梯田的面積小了些,但黃金大稻一樣好拍~
2024年森川里海藝術季|作品(六):記憶中土地的味道
- 藝術家:撒部.噶照。
- 創作媒材:竹子。
- 位置:豐濱港口部落石梯坪海稻田(台11線63.5K)
在水平向東南側也有一件作品,因同屬一個區域,一眼望去就能尋到。
創作說明
在這片土地在過去農耕是靠人力,老人家悉心照護土地及農作物,犁田、插秧、除草、收割、打米等過程都靠大家的雙手親力親為,農作物收成是部落大家互相幫忙完成,記憶中土地的味道是包含農耕過程中的各種心境,最終在收成後能夠養育家人、家族、族人,土地的味道是令人滿足、歡欣、感恩的。相較現代的農耕大都仰賴機械,少了過去與土地緊密的相處過程,少了家人、族人的參與其中,土地的味道似乎不那麼濃郁了,時代的轉變改變了人與土地的關係,改變了土地的味道,記憶中的土地的味道還聞的到嗎?
小時候,姐的部落也有大面積的水稻田,印象中,就像藝術家所說的:插秧、除草、收割等農事都是家人、族人互相幫忙及出力,因為沒了灌溉水,農田早已休耕甚至蓋了許多的房子,印象人土地的味道也已經淡漠,也許也因為這樣特別喜歡拍水田,用畫面勾起農村時代的美好。
2024年森川里海藝術季|作品(七):聚留
- 藝術家:戴翰泓。
- 創作媒材:漂流木。
- 位置:豐濱港口部落(石梯坪風景區進來一直開到底)
在港口部落裡的第三件作品,我們當天找了老半天,明明標示在附近但一直不得其入,轉了老半天,最後是從石梯坪風景區進來一直開到底才見到這件作品。
創作說明
我們乘水而來,在緩流的地方相遇、上岸推積,過了一夜,不知怎麼地聚合在一起,彼此驚訝看著逐漸變成房屋的枝(肢)體,颱風過後,溪流、海邊就會多許多不同種類的漂流木,可能經過風雨與海浪不只一次的沖刷、拍打,最後才聚在一起。人和漂流木一樣,生而成長、漂流,最後成為土壤大地的一部分,再周而復始地循環著,對土地來說,都是短暫的旅客。作品想藉由人造房屋和自然木材的形體並置、漸變,並用榫卯接合的方式強化作品的結構性與木材自然聚合的視覺張力,試著用輕鬆、詼諧的方式來提問人和自然的關係。
順利找到8件裡的7件作品,最後一件是在月洞裡聽故事,不過好像要先預約,所以我們這天按著計畫就是尋這7件,也成功追到,而且也好在是在康芮颱風來襲前,若是在康芮颱風之後,也就沒有這完整的7件作品。這也想起,今年的新城曼波國際疊石藝術節也是相同的狀況,也趕在凱米颱風來襲前巡禮,在颱風後疊石藝術也便直接走入歷史,現在除了追花要趕早連藝術作品也要趕早(笑)
2024年森川里海藝術季 Info.地址: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梯田營業時間:2024/9/14~2024/11/17官網連結:https://mipaliwlandart.com/詳細內容以官方資訊為主
花蓮豐濱景點|月洞
以上是2024年森川里海藝術季的7件作品分享,這7件加上月洞,全都在豐濱鄉境內,月洞這次雖然沒有去,但2022年曾去過一回,需要坐小舟進入洞內參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
花蓮豐濱景點|豐和號觀景台
另外,路過豐和號觀景台,FENGBIN的地標也得要拍唷~以前沒有的,近幾年才有的地標。
從這裡北上看到的那一塊延伸到大平洋的就新社梯田,天晴時,這裡的海景非常美,來時走光豐公路,回程我們仍走光豐公路回家,相對於瑞港公路,光豐公路比較好開,所以原路返回。
花蓮豐濱景點|第二大隊豐濱消防分隊
在拍攝這些作品時,沿路也會走走拍拍,就像路過花蓮縣消防局第二大隊豐濱消防分隊時也停了下來,這麼巨大的消防栓不可能就忽視吧(笑)。
花蓮縣消防局第二大隊豐濱消防分隊,在2022年12月底啟用後因其巨大的消防栓造型非常可愛,瞬間成為花蓮海岸線的熱門打卡點,記得2023年也曾慕名前去拍照打卡。
這巨大的消防栓是可以爬上去,爬到最高處有一觀景台,站在這裡,海景無敵,若你還沒到訪,若路過此地就可以上來看看~
花蓮豐濱景點|石梯小吃
來到海岸線,想當然的也得要吃點海鮮才能回家,來到石梯漁港,時間剛好是中午十二點多,這時已開始轉陰有雨的天氣狀況,好在作品全都追好,到了石梯漁港直接到石梯小吃。這小吃店也來了好幾回,覺得還不錯,所以每次來就選這家。
三個女人,點了三碗麵加一人點一個菜,生魚片(必點)、燙透抽、燙青菜,這樣就夠豐盛,而且價位非常合理(笑)三個女人飽足之後就準備打道回訪,不過,上車後在車上笑談:怎麼吃飽了好像還少了什麼的感覺,哈哈哈…沒有錯,缺咖啡啦…於是到了豐濱貓公部落,路邊小7再買杯咖啡,如此這一趟就十分完美~
隨之10月31日康芮颱風登陸後,各大藝術季、藝術節許多的作品大量被吹毀,就連森川里海的粉專也公告,部分作品已破損,但換不同的方式讓活動繼續進行到11月17日結束,風災無情,這是人無法預期之事,所幸趕上了一場盛會,森川里海藝術季,算是睽違3年,記得2021年也曾來追過10件作品,不知大家還有沒有印象,若沒有看過的朋友,不妨跟著大女孩再次回憶(笑)。
原文連結:https://ajs0414.pixnet.net/blog/post/234355167
覺得這篇文章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