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臺灣地方性
文祠(廟)之倡建
多半起源於地方仕紳、儒者
感念地方上文風不振
為表揚儒術
培養鄉民識字、讀書能力
進而得以參加科舉而創設
四張犁文昌廟之創建
亦具有前述之性質
#1 沒搞清楚方向前~ 經過的公園

#2 光影好美, 拍二張再走

#3 從側邊的小門進來

#4 文昌廟座落方位為坐北朝南,略偏東,格局方整;是一座三埕空間屬性

正身護龍前方再建一三川殿,又護龍沒有與三川殿連接故無四合院的格局
屬二進三合院的合院建築。
#5 麒麟堵下方 交趾陶作品,「牡丹、錦雞」造型,寓意「錦上添花」

#6 固定門板的門枕石為「石鼓」造型,緣因文昌廟為文廟有別於一般武廟的石獅造型

#7 清朝中期精典石雕作品,整座石材均為泉州白石

#8

#9 麒麟堵 交趾陶作品,「麒麟望日」造型。龍、鳳、麒麟和龜在民間代表祥獸,謂為「四靈」。祥獸出現,太平盛世。

#10 門扉採用秦叔寶和尉遲恭傳統門神彩繪。畫風樸實, 武官不佩帶弓箭, 慈顏敦厚, 不怒而威

#11

#12

#13 正殿龍爿面牆上有泥塑書卷額「鳶飛」

「螭虎團爐八卦窗」八卦木作造型, 寓意驅邪,「螭虎團爐」寓意「香火鼎盛」
八隻蝙蝠環繞在八個角落, 寓意「雙賜福」
#14 與虎爿面牆上泥塑書卷額「魚躍」

#15

#16

#17

#18

#19 出入平安

#20

#21

#22 有插花的瓶形門還第一次見到

#23

#24 雙獅疊斗支撐捲棚屋頂

#25

#26

#27

#28

#29 龍爿通橢上刻有牡丹、鳳凰寓意「富貴吉祥」

#30

#31

#32

#33 前簷牡丹垂花吊筒上豎材雕有一對「倒吊獅」,身背琴、棋

#34 壽樑上掛有一匾額「誕敷文德」,係清光緒14年冬月戊子舉人呂賡年敬立

#35

呂賡年,名汝修, 神岡鄉三角村人, 光緒14年中式戊子舉人, 授文林郎, 時有「海東三鳳」美稱
為中部地區望族, 其祖宅即為三角村的「筱雲山莊」。
#36

#37

#38

#39

#40

#41

#42 鸞鳳堵 交趾陶作品,「鸞鳳和鳴」造型。寓意「天下太平」。

鸞鳳堵下方 交趾陶作品,花鳥堵 : 桃、菊、鹿、猴等造型, 寓意 君子、進祿、萬里封侯 等涵義。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門簪為獅頭造型,雄武,威嚴,寓意「驅邪、護衛」

#54

#55

#56

#57

#58

#59 臨街面外門樓、外圍牆及照牆與圍牆內三川殿、龍虎爿小門樓、內圍牆界定為「外埕」。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在裡面彷彿進入時空隧道

#68 回到大馬路上 有點不真實感

文中資料來源 : +++ 社區通各社區網站-台中市四張犁文化協會 +++
沒有照順序拍... 加上距離拍攝時間有點久
想要對照標上解說... 有點組合不起來, 有機會再重考
位於台中市北屯區的文昌廟,於清朝同治10年(西元1871年)所建,是清朝時期的建築,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屬於國家第三級寺廟古蹟。於清朝道光5年間,當時的地方社會文蔚社與文炳社為了提倡地方的文學風氣,因而合資建造此文昌廟。
文昌廟坐北朝南,屬於二進三合院的合院建築,建材大多以花崗岩為主,雖然廟宇建築年代久遠,但從中歷經過多次的整修,仍然維持原有濃厚淳樸的氣息。
走進其中,那陣陣迎風撲鼻而來的花香味,總讓人身心為之舒暢放鬆不少。
每逢遇上考季時,文昌廟便成了香火最為鼎盛的廟宇,特別是學生族群會結伴到此祭拜文昌帝君祈求保佑其考試順利金榜題名。藉由文昌帝君的書卷風氣,讓信眾們在遇考試時,能夠平心靜氣地思考並發揮其智慧謹慎作答。
而文昌廟文昌帝君的靈驗,更加吸引了許多民眾或遊客們遠道而來到此參拜,因此成為台中市區最為熱門的觀光廟宇。
文昌廟小檔案
地 址
台中市北屯區仁美里昌平路2段41號
開放時間
上午 6 : 30 ~ 下午 8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