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眼看到這個不對稱美感的山型建築時,真的是讓人嘆為觀止也印象深刻阿~
這個由建築師姚仁喜建造的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整個外觀的靈感是來自於東北角地形
常見得到的「單面山形」來構想,並以20度角斜插入地面,以實體建築與玻璃交錯構成
而三角錐的尖端還指向宜蘭地標龜山島,大師級的作品果真是不同凡嚮阿!有意境又有美感…

目前的蘭陽博物館已經開始讓一般民眾免費參觀(試營運階段)6/25~10/15止
預計正式營運的啟用日期是在10月中旬,到時候就要付費才能進入參觀囉!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大家擠破頭來的原故吧??!!(因為免費…)但是大家要注意哦…
每週開放的時間是二~日,每個星期一是休館日(公休日)!小心別撲了個空哦…

一走進一樓的大廳裏,怎麼會讓我有進到「傾斜屋」裏的錯覺?
人就像是倒著走在天花板上一樣,整個視神經的平衡感都跟著錯亂了…
我想因為是角度跟整個傾斜式的外牆關係吧…但不得不說這設計真的是棒透了
尤其是整面牆僅以LOW-E玻璃的玻璃帷幕透進的充沛的採光,而整個空間裏又沒有
梁柱的阻隔,從1樓就可以看穿到最高層的樓頂,整體的連續空間直叫人看傻了眼阿!

不過更傻眼的是排隊準備進入會場的遊客們…人數也太爆多了吧!
我們跟著參觀的隊伍遵循著服務志工的指引,先由大廳排隊走上二樓
再搭乘電手扶梯往最高樓層直上,之後再慢慢的一層層逛下來(參觀動線)
當我走到樓梯一半時,忽然看到一個「似乎很眼熟」的人…那個人也對我笑耶!
周董還說那個人也再跟你揮手耶~我才熊熊想起來…應該是「
Jimmy爸爸」啦!
當初我不能一下子馬上肯定,我想大概是因為沒看到了「Winnie媽媽跟芊芊」吧!!
(P.S Jimmy爸爸跟Winnie媽媽,也是我在天空裏認識很久的格友,但沒真的見過面呢!)
沒想到第一次見面,就是在蘭陽博物館裏相遇…但沒機會多聊2句,真是可惜耶!!

上到了二樓的平台首先是見到造型特殊的「雨絲燈」(就在周董的頭上,我忘了拍照)
光線會延著燈管的上方緩緩的移動下來,就像是細細的雨絲一樣滑動著,這也代表著
其實宜蘭地區常常下雨,有著豐沛的雨水可以滋養出這片美麗的蘭陽平原

先從土地的生成角度來觀看台灣島及宜蘭的地形生成,瞭解到
宜蘭的氣候風土,就連入口的牆上的岩石標本都是帶領著大家
與宜蘭的地理環境進行第一類的接觸及認識,進一步體會蘭陽之美

從二樓搭著徒峭的手扶梯直上時,我跟周董的腳都不自覺得發軟耶…
尤其是往下看的時候,更是覺得好可怕阿…(抖抖抖)而且還有點暈耶!!

手扶梯的盡頭就是山形博物館的至高點,站在這裏可以遠眺欣賞龜山島之美
透明的玻璃帷幕讓館內與館外毫無阻隔的相連,一眼望去的景色美不勝收呢!

站在最高的樓層高點,在勇敢的回頭往下看了一眼(還是腿軟…)
一樓的大廳裏還是擠滿了排隊入場的遊客們,還有吹冷氣納涼的遊客們!XD

站在這裏我們有點捨不得離開…不過我們不是因為捨不得這美麗的景象
而是…在這欄杆旁有風力超強的冷氣風口,吹得我們暑氣全消~好涼阿!
(整館最涼的地方,就是在這個位置了吧~因為再下來人擠人的空氣好悶熱阿)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整個參觀樓層的設計主題吧~分別為「山之層」、「平原層」、
「海之層」、「宜蘭的誕生」與時光廊「宜蘭的故事」,透過主題的介紹可以讓
大家對宜蘭整體的地理環境、人文軌跡與社會等關係,有深層的認識及探索

首先是四樓的「山之層」,裏頭的棚景就宛如是將宜蘭森林給完全複製過來
在巨大的檜木旁還有許多只有在宜蘭才能見得到的罕見動植物生態鏈
在現代科技的進步下,過度的墾伐也造成了這些動植物慢慢的消失…
要怎麼樣保護我們的地球森林,也是現代人應該要省思檢討的議題阿!

好山好水的宜蘭,還有最大的資源就是地底溫泉,不管是熱的礁溪溫泉
還是冰涼的蘇澳冷泉,都是宜蘭觀光的重要資源,在館中當然也得特別介紹一下囉!

在往下走的三樓「平原層」展出的是宜蘭農家們純樸的生活方式,包括農家們如何善用
河川與水灌溉農田的智慧生活方式,在蘭陽平原上找到自我的生存之道與生存的智慧

在這個展區裏,還有特別展示出西元1920年時宜蘭市西門渡口的街景與人物
包括有流落街頭的乞丐、賣什細小本經營的小販、販賣勞力的挑夫及紅頭師公等等
形形色色的角色都是述說著在宜蘭平原上,街頭小人物的人文背景及故事…

聽說這個流落街頭的乞丐每天可為館方賺進不少銀兩,仔細瞧瞧缽裏的銅板還真不少…
偽裝成假人的周董,我看你也拿個碗扮乞丐好啦~別當什麼鐵匠了,搞不好還能撈一筆呢!XDD

另一個在蘭陽平原上最出名的一大盛事節慶,就非這個「搶孤」活動囉!
館裏特別訂製了一個迷你1/8小模型介紹這個屬於宜蘭專屬的熱鬧祈福盛事